•      

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上篇)

热度47票  浏览6748次 时间:2014年9月23日 06:30

  

 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上篇)

 

【作者说明】:本文是殷作斌站长关于陈郡长平殷氏的专著。其以前关于陈郡长平殷氏的论著中,如果有与本文不一致者,一律以本文为准。陈郡长平殷氏对于殷氏家族的基本贡献是使自帝辛(纣)以来衰落已久的殷商家族于晋----唐间(前后约800年)重新兴盛起来。现有的中华殷氏各支派,不管居住地在哪,不管堂号如何,凡是以汝南或陈郡(陈州)为郡望(地望)的,几乎都是陈郡长平殷氏后裔。因此将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具体世系考证清楚对以汝南或陈郡(陈州)为郡望(地望)的中华殷氏各支派的族谱研究和编修有重大意义。本文分五大部分,每部分的注释分散地排列于各部分正文之后(因文长,分上篇、下篇两篇发表)。具体目录如下:

                  (上篇)

           

     一、    中华殷氏的起源与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

  

  二、 陈郡长平殷氏的南渡

 

(一)东汉时陈郡长平殷氏谏议公(殷续裔孙)的南渡

1、   东汉时南渡的陈郡长平殷氏谏议公的名讳问题

2、   东汉时陈郡长平殷氏谏议公过江后的后裔问题

3、   明代殷正茂对传承陈郡长平殷氏文化的重大贡献及其对陈郡长平殷氏南渡研究的历史局限性

(二)西晋末永嘉之乱后陈郡长平殷氏殷褒分支后裔的南渡

1、   殷褒是西晋时仍未南渡的陈郡长平人,不是东汉时已过江定居于今镇江丹阳的殷谏议公的后代

2、   西晋末、东晋、南北朝至隋唐间的陈郡长平殷氏名人殷敞、殷识、殷羡、殷融、殷浩、殷仲堪、殷景仁、殷不害、殷开山、殷仲容、殷践猷等(唯一的例外是中唐名人殷侑)都是魏晋间殷褒的后代,不是东汉时已过江定居于今镇江丹阳的殷谏议公的后代。明殷正茂在其《本源考》中认定浩与仲堪軰必润之产皆谏议公之裔孙也。是不真的

3、   陈郡长平殷氏殷褒支后裔南渡的时代背景

4、   陈郡长平殷氏殷褒支后裔南渡的时间和侨居地望

 

 (下篇)注:下篇春节后发表

   

三、---唐陈郡长平殷氏世系考

(一)梳理的依据与方法

(二)东汉殷谏议公支世系(二世至十八世失考)

(三)魏晋间殷褒支世系

1、         三世殷识分支

2、         三世殷敞分支(四世至七世失考)

四、汉---唐陈郡长平殷氏世系图

 (一)东汉殷谏议公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1世-24世)

 (二) 殷褒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1世-18世)

1、   殷褒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1世-13世)

2、 殷褒支不占承继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11世-18世)

3、   殷褒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全图(1世-18世) 

五、 三国、晋---唐末五代间无法确定支派和世系的陈郡长平殷氏名人或疑似考陈郡长平殷氏名人考

 

由于本文比较长,分上篇、下篇两篇发表,现在发表的是上篇,下篇将于春节后正式发表。本文将收录在将要出版的《中华殷氏简史》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网友、宗亲、专家、学者提出修改意见,发至电子信箱hy_yzb@126.com中。

                                      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 站长殷作斌  2013-1-7

                 

                      正  文(上篇

 

一、 中华殷氏的起源与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

 

陈郡长平殷氏是中华殷氏的望支,要弄清陈郡长平殷氏的起源当先要弄清中华殷氏的起源。从现有史料来看,中华殷氏源于殷商子姓,当无问题。殷商作为一个部族,其文明史可分为传说时代和信史时代两个阶传说阶段是指始祖契的诞生神话及契以前的历史,信史阶段是指始祖契在帝舜时因任司徒教化民众和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子封商立族以后的历史[1-1]传说始祖契的父亲是高辛氏帝喾,母亲是帝喾的次妃有娀氏女简狄。一天,简狄与二女行浴,有玄鸟(燕子)飞过堕其卵,简狄取而吞食,因而怀孕生契。契又称玄王,就是后世尊为火神的“阏伯”。《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即是说在唐尧时代契精于运用大火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相对于地球的方位关系来确定季节的变化规律,据此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用以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传说契父高辛氏帝喾为上古五帝的第三帝,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黄帝正妃嫘祖生的长子玄嚣。依此传说,殷氏始祖契是黄帝的玄孙,黄帝是中华殷氏的远祖。殷商部族的信史阶段自帝舜时始祖契赐姓子封商立族始。历二世昭明,三世相土,四世昌若,五世曹圉,六世,七世)、兄弟,八世上甲微),九世报乙,十世报丙,十一世报丁,十二世主壬示壬),十三世主癸示癸),至十四世成汤代夏立国而有天下[1-2]。殷商部族为维持殷商族的统治地位,以子为姓的殷商族血缘标志在武王伐殷前的一千多年间(约从公元前2100-公元前1046年)从没有改变过。自契至汤灭夏代桀前约500年间,是国号商(夏的属国),子姓,都屡迁,至时,“始居亳从先王居”。这里的“先王”指契父帝喾,汤灭夏前都的地望,学界意见不一1-3】。自汤代桀成为天子后,部族仍以为姓,但国号是商是殷,还是既可称商又可称殷,还是连称为殷商,学界意见也不一。汤代以后,为便于控制夏遗民,将都城西迁至靠近故夏腹地河洛地区附近,史称西亳1-4因契祖,封在地,后裔汤建国于地,故司马迁将建立的国家称为殷而不称商孔子从之。如《史记》中,称殷商史为《殷本纪》,而不称《商本纪》。但近代、现代大陆史家多称商而不称殷,如宋镇豪主编的十一卷本殷商断代史叫《商代史》而不叫《殷代史》;或连称为殷商,如胡厚宣、胡振宇父子合着的殷商史就叫《殷商史》)。有些殷氏家谱还认为汤之所以称代夏后的国号为是因为汤代夏后将国域扩大到原夏之腹地溵水流域,谓之“汤以殷为天下之号本于溵水汤是以水为国名。”例如民国己未年(1919)重修的《暨阳香麓殷氏宗谱•卷一•姓氏考》、民国甲子年(1924)重修的《麒麟殷氏家乘•卷二•殷氏姓氏考》均记有同样的一段话:“以开国受命之祖所封故称商不废,其以殷为号者,汤有天下而迁于亳,亳有溵水命之曰殷。有人认为,汤代夏后的国号仍叫商,只是到了盘庚迁殷后,才可将商代称为殷代,实是一种误解。港台地区史学泰斗李定一教授针对“盘庚迁殷后才有殷之说”,在其名著《中华史纲》里有一段力挺成汤代夏后的国号本就为殷的精彩论述:成汤代桀而称天子后,当天子前的封号商已不用,商成为供奉祖先的宗庙所在地,称大邑商,是地名;而国号为殷。盘庚以前《史记》对之均称殷,有殷道衰殷复兴殷复衰殷衰等凡四见。《史记殷本纪》更是国号是殷不是商的铁证。盘庚即位前,已是诸侯莫朝,盘庚乃由河北迁回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可见盘庚是回到殷,殷是故都。一般所谓盘庚迁殷,始国号殷,实误。事实上,商是始封的小地方的名称,商汤成天子后,大邑商只用之为宗庙所在地而已。有的史学家说殷商者,就是指住在殷地方的商人,也说得通。习称的夏商周三代,应该改为夏殷周才符合史实。1-5李定一教授的汤国号为殷只有祭祀才称商的观点似乎得到了某些殷氏祭祀和丧葬礼仪习俗的支持。例如,有些殷氏的祭祀和丧葬礼仪习俗比较奇特,他们认为汤之国号为殷亦为商本一阳一阴之谓也,阳为殷阴为商。他们的男姓族人在世时一律称某某殷公,到去世后举行葬礼时或后裔祭祀先人时,对逝去的男姓先人一律改称某某商公。我初闻时,甚觉纳闷,读了李定一教授的书,才豁然开朗。总之,在周武王灭殷前的整个殷商时期,殷部族共姓是没有错的。此时,在国姓子姓大家族中必定是已经有了许多以命名的分支。在众多以氏命名的子姓分支中是否有氏分支,目前尚未在甲骨文中找到可靠的证据,但是在殷商灭亡以后,特别是在武庚复国失败被诛以后 ,肯定是出现了以故国号殷为氏或以武庚的封侯号殷为氏子姓殷氏家族,到秦汉姓氏合一以后,这些以子为姓以殷为氏的殷氏家族就姓了殷姓。现在源于子姓的始祖后裔的众多姓氏(如殷姓、商姓、孔姓、宋姓、林姓、汤姓王姓之一支、禄姓、乐姓之主支、邓姓之一支等)都是在帝辛失国后,从子姓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转化来的,都是在在帝辛失国后至秦汉姓氏合一期间形成的,这应该是研究殷商后裔姓氏史的基本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