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下篇)
下篇目录
三、汉---唐陈郡长平殷氏世系考
(一)梳理的依据与方法
(二)东汉殷谏议公支世系(二世至十八世失考)
(三)魏晋间殷褒支世系
1、 三世殷识分支
2、 三世殷敞分支(四世至七世失考)
四、汉---唐陈郡长平殷氏世系图
(一)东汉殷谏议公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1世-24世)
(二) 殷褒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1世-18世)
1、 殷褒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1世-13世)
2、 殷褒支不占承继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11世-18世)
3、 殷褒支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全图(1世-18世)
五、 三国、晋---唐末五代间无法确定支派和世系的陈郡长平殷氏名人或疑似考陈郡长平殷氏名人考
正 文 (下篇)
三、汉---唐陈郡长平殷氏世系考
陈郡长平殷氏世系,历代多有考证。古代有:唐林宝《元和姓纂•卷四•殷》[注1]、南宋汪藻《世说新语叙录•人名谱•陈郡长平殷氏谱》[注2]、清周嘉猷《南北史表•世系表•卷一•陈郡殷氏》[注3]等;近代、现代有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注1]、王伊同《五朝门第•高门权门世系婚姻表•(二十)陈郡长平殷氏》[注4]、王国生《晋—唐长平殷氏世系表》[注5]、殷耀祖 殷民栋编著《殷氏三千年—东汉世家—兼述江南“东汉世家”殷婚后裔的足迹》[注6]等。现综合诸家之说,并结合现代的考古发现(如《唐殷仲容、颜颀合葬墓墓志铭并序》、南京地区诸多陈郡阳夏谢氏墓志铭、颜真卿书丹的诸多碑碣铭的相继出土等)进行全面梳理,据此提出本汉—唐陈郡长平殷氏世系新说。如有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
(一)梳理的依据与方法
本次梳理遵循如下原则:只据历代典籍文献,不从诸多殷氏族谱。
陈郡长平殷氏以西汉北地太守殷续为始迁祖,殷续之上,文献无考。殷续之下,从殷续到东汉南渡过江的殷谏议公间、从殷续到魏晋间的殷褒间也无可靠的世系记录,因此梳理只能分两支分别进行。一支以东汉桓灵间被封为谏议大夫的殷谏议公为一世始祖,称为东汉殷谏议公支,这一支大约是在公元168年前后南渡过江定居曲阿的(今镇江丹阳)。一支以魏晋间仍居于江北的魏章武太守、西晋荥阳令殷褒为一世始祖,称为殷褒支,这一支南渡的时间始于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的临时避难,终于317-320年(东晋建武元年至大兴三年)左右的正式侨居。殷褒支南渡后的侨居地望与陈郡谢氏初过江后的侨居地望相同,都在晋都建康之郊的晋代丹阳(今南京中华门外的江宁至安徽当涂间的丹阳镇一带),这已为陈郡谢氏墓葬群的大量墓志铭在南京中华门外江宁一带陆续出土所确证。即便如此,也还有一些问题较为棘手,在典籍文献中找不到依据。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