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上篇)

热度47票  浏览6748次 时间:2014年9月23日 06:30

 

殷商后裔姓氏虽然都是殷商灭亡以后从子姓中分出来的姓氏,得姓原因虽然都有纪念故国的含义,但得姓的具体原因是各不相同的。

在殷商后裔的众多姓氏中,唯一以汤之故国号以武庚的封侯号为姓的是子姓大家族中的殷氏这也是殷氏在周代受到残酷打击和分化瓦解的重要原因。那么,究竟是哪些殷商后裔以故国号“殷”或以武庚的封侯号“殷”为姓的呢?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的最新研究1-6,殷氏是末代殷商王室的部分后裔以故国号“”或以武庚封侯号“”为氏的姓氏。具体来说,有两系三支:帝乙系的殷帝辛(纣)支,得封于宋的殷微子、殷微仲兄弟支,箕子系的朝鲜族殷氏支。至于是否有比干系的殷氏支派,尚未见到可靠的文献记载。现将这两系三支详述如下:

1帝乙系的殷帝辛(纣)支为帝辛(纣)子殷侯武庚禄父之后。周灭殷后,武王为笼络殷民,封帝辛(纣)子武庚禄父为殷侯,祀殷。周武王死去,其子周成王继位,因其年少,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姬姓诸兄弟不服,造成西周内讧。殷侯武庚趁势发动复国之战,姬周三监管叔、蔡叔、霍叔也倒向支持武庚。周公率师东征,若战三年才平定殷侯武庚复国之乱,诛殷侯武庚禄父。殷侯武庚禄父的部分后裔为不忘祖,以故国号“殷”或殷侯武庚封号“殷”为氏,称殷氏,后来成为殷姓的一支。这一支脉因属于契后代帝胄中的“大宗”,其后来迁居陈郡长平的一支,东汉以后被列为士族1-6武庚禄父的后代除了以殷为姓以外,也有以禄为姓的,还有姓了其他姓氏的。

2帝乙系的得封于宋的殷微子、殷微仲兄弟支,为殷微子、殷微仲兄弟之后(此支实为殷微子、殷微仲两支,但因殷微子名气大,即使是以殷微仲为始祖的殷氏分支,在其族谱中,也往往尊殷微子为祖)周平定殷侯武庚复国之乱后,周成王改封微子于宋,祀殷。微子逝后,弟仲衍继之。微子与其弟仲衍因受封祀殷,享受世袭殷侯的待遇,因此后人尊微子为“殷微子”,尊微仲衍为“殷微仲”。殷微子与殷微仲之后裔中,也有不少人,以殷为氏,成为殷姓的另一支1-6。今天的孔姓、宋姓也是殷微子与殷微仲的后代。

3箕子系的朝鲜族殷氏支箕子之后。箕子封在朝鲜,其后裔中,也有不少人,怀念故国而姓殷1-6箕子后裔的殷姓主要分布在朝鲜族中。时至今日朝鲜族中的殷姓仍是较大的宗族,韩国幸州殷氏大宗会就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朝鲜殷氏宗族组织,曾多次组团来祖地河南祭祖1-7

箕子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名胥余。箕子是治国老臣、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有中华第一哲人之美誉。武王伐纣攻占了朝歌后,箕子仍然保持了对故国的热爱,保持了高尚的气节和尊严。武王仰慕箕子的政治才能,向箕子求教。询问:殷商为什么会灭亡呢?一个“亡”字深深刺痛了箕子的心,箕子非常不高兴,沉默不语,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箕子的态度使周武王赶紧改口问:怎样才能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于是,箕子才陈述了《洪范》九畴,向武王传授了九个方面的治国方略。箕子《洪范》被后人收进《尚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箕子不愿在周朝为官,带了5000个人出走朝鲜。周武王也顺便送了个顺水人情,封箕子于朝鲜,箕子在与殷商有族缘关系的古朝鲜,建立了绵延近900年的“箕子朝鲜王国”。

总的来说,今天的中华殷氏,虽然支派繁多,但都是同根同源的,即都是末代殷商王室的后裔。从支派来看,主要有帝乙系和箕子系两大系统。但箕子系殷氏主要分布在朝鲜,国内殷氏主要是帝乙系殷氏。在帝乙系殷氏中,又依殷微子、殷微仲、殷帝辛(纣)分为三支。但因殷微子名气大,即使是以殷微仲为始祖的殷氏分支,在其族谱中,也往往尊殷微子为祖故若以族谱记载分类,国内殷氏只有受封于宋的殷微子、殷微仲兄弟支和殷帝辛(纣)支两支。陈郡长平殷氏肯定属于帝乙系,但究竟是殷微子之后,还是殷微仲之后,还是殷帝辛(纣)之后,则无法确定。若依河南社会科学院的考证,陈郡长平殷氏属于殷帝辛(纣)分支,若按唐长安城遗址西南部出土的初唐(武周)时殷仲容、颜颀合葬墓的墓志铭并序的说法和许多殷氏族谱的说法,则属于殷微子分支。

 从文献来看,在子姓契裔之外,殷氏的源头似乎还有两说。一说是清满州八旗音佳氏之后改为单姓殷和满族完颜氏的一支以先祖“殷达呼齐”的名字汉化为单姓殷1-8,这一说是确实的。但这一支殷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且因这一支融入较晚,显然与陈郡长平殷氏的源头无关。另一说是源于汉史游著《急救篇》的“姓氏注”。查古文献《急就篇》姓字注”,确有一条记载说殷水在颍川,居之者以为氏。即是说,中华殷姓除了有末代殷商王室后裔的源头外,还应有一支因住在殷()水流域因水得姓的殷姓分支。后世姓氏学家,也有从此说的,例如两宋间的姓氏学大家郑樵在其《通志·氏族略》中即持这种观点。这种古之殷姓有两个源头的说法对不对呢?两千多年来莫衷一是。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和中华殷氏网创立后1-9,我们在网上进行广泛的调查,试图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调查了几年,除了东北地区有人说他们确实源于满族外,在全国上百个大支殷姓的族谱中,竟没有一部殷姓家谱声称其先祖与殷商子姓无关纯因居于殷水流域而得姓的记载。这个事实说明,除东北地区的少数殷姓外,殷姓血统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始祖(古作偰)的源于殷商子姓的殷氏(当然也包括主支为秦所灭余下少数遗民融入崆峒族后逐渐省文简化为单姓殷的北殷氏余支)。起码可以说,不是源于殷商子姓的、纯粹是因水得姓的殷姓在现代的中华殷氏大家庭中是不存在的。光用调查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些现代姓氏学者还是不同意的。他们在网上公开回应我们说: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同胞中的一支殷氏家族,就坚称其祖先是殷水之畔原住民,后来商王占据其地立都,族人无立足之地,遂辗转迁入凉山地区,后融入彝族的。显然,该支殷氏族人就是因水而得姓。此说如果属实(其流传下来的板刻古彝文,今已无人能识,只有按其毕摩即彝族大巫师口传解释),则其称殷氏就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比殷侯武庚禄父后裔的得姓历史至少还要早一千余年,怎么能一概而论不是殷水附近居民因水而得姓呢?而且,其与殷商王朝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关联。1-10针对此说,我们又委托西昌地区殷姓干部就地进行户籍调查,至今也没有得到因水得姓的一部彝族殷姓家谱。此外,针对此说认为因水得姓的殷姓分支比殷商末代王室后裔的得姓历史至少还要早一千余年,……其与殷商王朝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关联”的观点。我们又组织人力对十几本《甲骨文合集》的全部拓片,进行筛选式过虑,结果只发现有姓子的人,竟没有发现一例姓殷的人。对此,香港百姓源姓氏文化研究团队在其20078月出版的《殷姓渊源》一书中提出了因帝辛(纣)失国得姓和因水得姓并不矛盾的解释:殷姓的来源与殷水和商朝有关。在今河南省中南部有一条颍河,古代时称为殷水引者按,殷水并非现在颍河,而是颍河的一条支流。1-11夏朝末年,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从今河南东部的商丘西迁到殷水流域,灭掉夏朝,建立新的国家,国名因他当初居住于商而称商,又因建国于殷水流域而称殷。此后,殷朝累世相传,立国近500年,直到公元前十一世纪才被周朝取代。亡国后商汤后代为了纪念故国,便以殷为姓氏。即此说认为,子汤本以契的初封地商为国号,灭夏以后,来到河南中南部的殷水流域,因看到这个地名很美好,便将自己的国号改为。是商人因殷水得国号“殷”,不是居住在殷水流域的夏族遗民因水得姓“殷”。到纣亡后,因水得国号“殷”的殷人为纪念故国就又因国号“殷”而得姓“殷”了。也就是说商人是因殷水得国号殷,殷朝人亡国后又因国号殷而得姓。归根到底,从源头来看,因殷水得国号殷的是商人,因国号殷得姓的也是商人。不管是因水得姓还是因国得姓,都是商祖契的后代。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的《中华姓氏河南寻根第三卷殷》1-6一书和现代学者李乔的东晋南朝陈郡殷氏研究1-12一文也持相似观点。李乔在该文中指出:在殷姓族人看来,上述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商之称殷,乃商境内有溵水。《暨阳香麓殷氏宗谱·姓氏考序》谓:‘契后十四世为成汤,伐夏而有天下,都于亳。因契始封于商,遂以商为有天下之号。亳有溵水,故又号殷焉。’《暨阳香麓殷氏宗谱·姓氏考》也说:‘其以殷为号者,汤有天下,而迁于亳,亳有溵水,命之曰殷。’尽管殷氏族谱关于商之为殷的说法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殷氏源于古溵水流域,即今河南周口、许昌以及商丘、郑州、开封等部分地区当无问题。即殷商失国之后,家于溵水流域的殷商后人,为表达不忘故国之义,便取‘殷’这个既能标识自己为殷商子孙又能表示所居之地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