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上篇)

热度47票  浏览6748次 时间:2014年9月23日 06:30

二、陈郡长平殷氏的南渡

 

陈郡长平殷氏以西汉北地太守殷续为共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陈郡长平殷氏直到魏晋间的荥阳令殷褒起,才有了可考的世系。从西汉殷续起到魏晋间的殷褒止,这四五百年间,以殷续为共祖的长平殷氏一定有了许多分支,但由于在南北朝时失去族谱,大多数无法查考。现在有史可查的,只有下文要详细研讨的两支,并都已经先后南渡过江,成为侨居江南的陈郡长平殷氏。由于先后南渡过江的这两支都是长平殷氏家族中的权贵高门,是长平殷氏家族文化的代表,因此随着这两支的南渡,长平殷氏家族文化的重心实际上是从中原移到了江南。除有史可查的南渡过江的这两支以外,长平殷氏还有多少支南渡过江,还有多少支留守中原,则无法查考。

(一)东汉时陈郡长平殷氏谏议公(殷续裔孙)的南渡

东汉桓灵二帝间,长平殷氏有一支最先南渡过江,移居江南曲阿(即今镇江丹阳)。这一次南渡者是东汉谏议大夫、唐司空殷侑的二十一代祖殷封(暂从明殷正茂的《本原考》说)。由于唐殷侑的二十一代祖名是否叫殷封,学界尚有不同意见,但他在东汉时官至谏议大夫是肯定的,故下文权且以“东汉谏议公”尊称之,或省称为谏议公”。谏议公南渡的原因是为了避东汉党锢之祸,弃官南渡。南渡的规模是举家南渡。据明代一品官、尚书殷正茂2-1的殷氏《本原考》附录2-1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这一支南渡后,成为东吴世家门阀,在三国时名人辈出。如三国时(223年)伴吴使张温出使蜀汉的吴零陵太守殷礼(字德嗣)就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殷礼的学识深受蜀相诸葛亮的赞叹:“东吴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2-2。唐司空殷侑就出于这一支。记载这一支南渡者陈郡长平殷氏东汉谏议公身份的明代前文献只有两篇(收于多部殷氏族谱中的署名东吴赵咨撰写的《东汉谏议大夫建之公像赞文》和产生于殷正茂公《本原考》之后的明、清文献,多无独立研究价值)。第一篇是冯宿撰《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附录2-2,原文见《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文苑英华(第六册)卷八八二碑三九[家庙三]。该篇文献记述了陈郡长平殷氏谏议公的官职,南渡的原因、时间和地点。第二篇是王鹤鸣主编《中国家谱总目》(200812月第1版)第42150页中编目号为298-002江苏无锡余庆堂《殷氏宗谱1917年版谱存上海图书馆)第二卷中收录的文天祥撰《秉常公传》附录2-3。第二篇文献的特别之处是尊东汉谏议公为“东汉之谏议大夫建之公”,即记述了谏议公的字为建之,这是冯宿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碑文中没有记述的。署名文天祥撰的这篇《秉常公传》实际是后人假托大学士文天祥12361283撰的伪书。理由是该文中有多处明显错误,因而绝非文天祥亲撰:开头一句“公讳秩字秉常行初一生宋建炎间……”即有错。我们知道南宋建炎间只有4年(1127-1130),而殷秉常公是生于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卒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而建炎间的四年仅是秉常公69岁生涯的短暂一瞬间。大学士文天祥是绝对不可能说秉常公“生于建炎间”的。另外文天祥作传,一般是只会撰述传记主人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而不会留心其排行的,即不会使用一般的家谱用语“行初一”三个字的。文中间“绍兴己亥奉驾越州”这句话更是明显的错误,状元文天祥撰文绝对不会犯如此低能的错误。众所周知宋高宗绍兴元年是辛亥年(1131),绍兴年间最后一年,绍兴三十二年是壬午年(1162),查遍绍兴年间32年,也没有哪一年是己亥年。在北宋和南宋之间,只有两个己亥年,一个是北宋徽宗重和二年(1119,己亥),一个是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己亥)。文末签署撰写日期不是文天祥的风格。文天祥是何等样人,他作序终了时,是绝对不会只签署“宋咸淳九年吉月”这样的简单落款的。因此记载东汉谏议公南渡的有效古文献只有冯宿撰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一篇,且该文献的关键性语句又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因此对这一支南渡的当事人陈郡长平殷氏谏议公名字和南渡后的世系传人,学界还有两点不同认识: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