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上篇)

热度47票  浏览6748次 时间:2014年9月23日 06:30


   (二)西晋末永嘉之乱后陈郡长平殷氏殷褒支后裔的南渡

 

西晋末永嘉之乱后陈郡长平殷氏殷褒支后裔的南渡较东汉时谏议公的南渡研究较易,因为传世文献比较多

1、殷褒是西晋时仍未南渡的陈郡长平人,不是东汉时已过江定居于今镇江丹阳的殷谏议公的后代。

前已述及,殷褒于魏晋朝在江北做官(荥阳令、章武太守)时,东汉谏议公早已在江南曲阿定居,并多半早就作古,二者根本不可能穿越时空成为同一支。现具体论证如下:

1)《元和姓纂•卷四•殷•陈郡长平县》条目下记有:“汉北地太守殷续,始居长平。魏有褒,生昱。昱生敞,过江。此条文献记录雄辩地证明了殷褒是三国时魏人(即生于魏)魏时仍居住在中原陈郡长平县直到其孙殷敞时殷褒家族才在殷敞带领下南渡过江。而殷谏议公是东汉桓灵间已经南渡的人。即是说殷谏议公是在公元158年至189年期间的167年前后(据殷氏南渡研究的著名学者殷耀祖、殷民栋的推算)任东汉谏议大夫并弃官南渡的。而殷褒是生于公元220年至265年期间的魏人。即是说,殷谏议公是比殷褒早出生约一个世纪的人,且殷谏议公家族于公元167年前后的东汉桓、灵间已经过江定居于今镇江丹阳,而殷褒家族于东汉后的三国魏时还居住于江北陈郡长平县。因此,尽管东汉时殷谏议公和三国魏时出生的殷褒都是西汉时始居长平的北地太守殷续的裔孙但殷褒不可能是东汉时已过江定居于今镇江丹阳的殷谏议公的后代。

2《隋书•卷三十五•志第三十》记载的图书目录中有“魏章武太守《殷褒集》一卷梁二卷。”《全三国文•卷四十三•魏四十三•殷褒》记有:褒字元祚,为章武太守。有集二卷。” 宋 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九•荥阳县•殷渠》条目下记有:“晋殷褒,字元诈,为荥阳令。”此三条文献记录进一步证明了殷褒是生活在三国魏与西晋两朝的人,且在两朝都做了官。在魏时任章武太守,在西晋时,任荥阳令。

3)《全三国文•卷四十三•魏四十三•殷褒》记有:褒字元祚,为章武太守。有集二卷。” 欧职绚《艺文类聚•卷五十三•政治部下》收有殷褒的《荐朱伦表》。记曰:“殷褒荐朱伦表曰:盖闻虞书非俊乂无以光帝载,西伯非髦士无以开王业,是故高世之主,必广登命之礼,有为之君,务通贤者之路,所以成大治也,切见同郡朱伦,字文信,天真清亮,雅性忠笃,纯粹足以激清源,美行足以广风俗,当仁不让,见德思义,疏达之才,强记博闻,飞辞抗论,骆驿奇逸,诚当世之俊异,一时之秀出也,如得毗佐铨衡,翼亮右曹,济济之观,足用华国。”此两条文献记录说明魏、西晋间的殷褒不仅做了官,而且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4)《太平御览•七十五•地部四十》记有:《殷氏世传》曰:殷褒为荥阳令,先多霪雨,百姓饥馑,君乃穿渠入河四十馀里,疏导原隰,用致丰年,民赖其利,号曰殷沟而颂之。” 宋 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九•荥阳县•殷渠》条目下也有类似记载:“晋殷褒,字元诈,为荥阳令时,多雨。褒乃课穿渠入河,疏道原隰,因致丰年。时人号为殷渠。今尚存。” 《乐府诗集卷八十五杂歌谣辞三•荥阳令歌》记有:“《殷氏世传》曰:‘殷褒,为荥阳令。广筑学馆,会集朋徒,民知礼让,乃歌之云:荥阳令,有异政。修立学校人易性,令我子弟耻讼争。《艺文类聚卷十九人部三》也有类似记载“《殷氏世传》曰:殷褒为荥阳令,广筑学馆,会集朋徒,民知礼让,乃歌曰:荥阳令,有异政,修立学校人易性,令我子弟耻讼争。”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一万二千十八•殷氏世传》记有:“殷褒字元祚。渤海府君之子。河南郑廉始出寒贱,又未知名,见而友之。廉父常居肆,乃就拜其父于肆中,众皆惊,廉由是显名,位至司徒。” 《太平御览•四百九•人事部五十也有类似记载《殷氏世传》曰:殷褒,字玄祚,渤海府君之子。河南郑廉,始出寒贱,又未知名,见而友之。廉父常居肆,乃就拜其父於市,众皆惊。廉由是显名,位至司徒。以上六个出处的三种记录说明殷褒不仅是做了官,而且是交友不分贫富、讲究诚信、政绩显赫、为民谋利、深受治地老百姓爱戴的名吏。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