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上篇)

热度47票  浏览6748次 时间:2014年9月23日 06:30

【原文】      本原考     (明 殷正茂 原撰 ,殷作斌校  201212月)

 

予修族谱,既考姓氏之所自,又考殷氏无别宗矣。然其始自肇土,后之分枝别派,木本水源尤所当,寻求不得而谬妄疑似焉者,稽诸史牒,历世所著之人与其家世之地庶,有明徵焉。尔书大传称:成汤肇基为殷者,三十世至微子。之后列为诸侯者又三十世,而偃王、剔成始其国。齐、魏、楚三分其地,以数计之商之世,祚过於周者八百四十余年,为帝为诸侯者凡用岁一千四百有馀,而其禄始讫天之眷商厥惟,旧哉偃之也,其子孙家於故国,而皆氏殷,春秋时,宋并陈之地,秦郡县为陈州,於是后世遂表陈为殷氏地望,计宋之失国在周赧王四十七年,而赢秦遂兴,秦汉间,殷氏寡所著见,东晋至隋唐间见於载籍者,并书陈州举地望也。如吾家者,来自润州,通谱数百年,更十六七世矣。谱之所计,自徽之初祖而上,凡五世为润之初祖,其初祖以上,即润谱莫祥焉。直云迁自泰州,他无考证,茂不知润祖所从来之本末,贸贸焉无以自安,乃备考书史。所计陈之诸殷,居止流寓,仕宦所历,其在晋时原有殷氏谱,梁、陈间注述家多引按之,今已不可得。唐丽政殿学士殷践猷,号五总龟,尤通氏族学,其于本族源流宜益明备,今亦莫得其书览之。而《晋中兴书》及《晋阳秋》、《世说》等书,每补晋史之缺。诸书载殷中军浩,栖迟丹阳墓所,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軰皆至墓所省之。又云:仲堪之殁,其子简之葬其父丹阳祖墓,遂家墓侧。润州之殷或云自浩与简之始, 而以晋渡江之先殷氏坟墓或有在润州者,以为疑辞见,而非确然不惑之辨。又润州与吾家之谱云:自泰州来者,别无一书可征,其疑尤甚。夫祖宗之籍,固不可疑,亦非真迟回岁月,爰文苑英华,至八百八十余卷,将卒业矣。乃得唐冯宿所为《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读之,公名侑,两为刑部尚书,卒赠司空,元和间以宗正少卿,使回,即昌黎韩公以文送之者。新、旧唐书并有传。侑之为节度使也,制得建家庙于京师。而宿序其家世于庙碑曰:侑之先,陈人,二十一代祖名封,在东汉恒灵间为谏议大夫,出为冀州刺史,避党锢弃官,挈家属南渡,栖于曲阿,迈德流芳,或隐或显,粲于家牒,播于人。十九代至工部府君,讳楷字文绚,唐商宗朝四岳举高第,释褐拜雍州新丰尉,累迁大理丞,天授中以议为狱平反,酷吏所陷,贬台州永宁丞大理;子玄觉字明,十八岁举明经,以殳谪死,未归旧阡,求为宁海尉,既克营护,殳丧于先兆,终生不言禄,元和八年七月(原文如此,实际应为“大和八年七月”才对----校者注)与大理公同日追赠卫尉卿,卫尉之子怿字易从,弱冠遊太学。天宝末,知天下将乱,乃东归侍太夫人版舆徙居郡。本道采访使李希言辟从事,浙东节度史薛兼训请为兵曹军,并不就,后累赠左散骑常侍。按曲阿今之丹阳,秦汉间故名。乃知吾殷氏汉桓灵时自陈徙曲阿,至侑已二十余世,历汉末、三国、东西晋、六朝、隋、唐元和长庆之间六百余祀,由是知谏议公为润之祖,而谱失考耳。其家于陈者自谏议公以上,约而计之止四百余年,则家润之岁历为多坟墓,自汉末以来,葬于曲阿诸山之间者莫可数计。浩之栖迟,仲堪之葬,皆在丹阳无疑。何言乎?浩与简之始家于润,而以先有坟墓在润致疑耶?乃今都不可以检访,重滋叹息而已。宿庙碑文又云:常侍府君,怿之神道碑,为东川节度礼部尚书杨嗣复撰,其识坟墓及家世,宜更备,检之不可得矣。史每书殷诸贤陈人者,以其宋公之遗,国除并陈为州,以为地望。故輙用史法而以陈书。固知浩与仲堪軰必润之产,皆谏议公之裔孙也。何以明之?司空侑之为润产也,其世代爵里甚明,而唐史犹书陈人可征矣。唐以后,殷氏罕着于史牒,明兴至于今,殷氏公卿宦达为最盛。予每遭遘问訉,所自江以南者,多曰自润州。桂林克斋都宪公则云:自泰州及訉以润泰所自,则皆莫之知焉。犹吾未阅庙碑,诚亦乎其未知也。琬琰文籍,足以传信,可贵如此,唐有学士仲猷公碑,颜鲁公书,其纪载文翰益可信,而今亦莫可得也。即有同宗好古者,仕宦西京访致之,不为谱牒之观乎。夫润自谏议公来迁后二十世,常侍公始以天宝之乱,徙于吴,六百余年之内,枝派分异,于他所者莫知其几。故江南者多祖于润,不但徙吴之一派也,其云自泰州者亦必由润迁泰无疑也。润祖谏议公之派至南宋千有余年,而犹不改其井邑,而吾徽歙之派,在宋理度之末,始分于润,则其迁为独,后谱系绝纽,自润五世以上皆莫详焉,况丹阳久远之世系坟墓而无疑似之说乎!今而幸识其迁润之初祖,尚欲访求后迁五世前之祖与?夫丹阳坟墓之遗迹,不知吾江南之派有能识取踪迹之者否耶?吴人尊祖敬宗,而好文学,倘徙吴之派有能如陆士衡之能追原祖德,而识其坟墓,谱记润祖之详者乎?江北之殷多分于陈,世次虽远,源本不殊,岂有博通氏族之学,如五总龟者,而能详其家陈之所由来,吾愿抠衣执简相与考质之矣。又惟陈之有殷,始于宋之失国,当其土之三分,族之流琐而能不失其保姓受氏亦幸矣。必欲考次偃王以降之祖,国史且有文,况于千百世之系家乎?自国策及两汉之文,皆考之,无见者,而独幸昭明太子之选,不遗殷公家庙之碑,得其所以自陈迁润之源本,喜而不寐者累日夜,古人谓忘其祖者忘其天也,吾固不敢忘吾天,乃今斯得其所天矣!于是,遡本穷源,着殷氏本源考,而采节其人之见于简牒者,俾吾族之尊祖敬宗者,得以览证焉。

 

【殷正茂著《本原考》校勘注释】:

 

”:暨阳香麓殷氏宗谱》和留邨《殷氏宗谱》作“未”、《麒麟殷氏家乘》作“末”。从上下文判断应为“未”。

”:暨阳香麓殷氏宗谱》和留邨《殷氏宗谱》作”、《麒麟殷氏家乘》作“憶”。从此句的意思判断应为”。

”:暨阳香麓殷氏宗谱》和留邨《殷氏宗谱》作”、《麒麟殷氏家乘》作“间”。查 冯宿撰《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原文,应为“”。

”:麒麟殷氏家乘》和留邨《殷氏宗谱》作“暨阳香麓殷氏宗谱作“”。

从此句的意思判断应为”。

”:麒麟殷氏家乘》和留邨《殷氏宗谱》作“暨阳香麓殷氏宗谱作“

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定为“”。

”:麒麟殷氏家乘》和留邨《殷氏宗谱》作“暨阳香麓殷氏宗谱作“

从上下文判断,应为“”。

”:麒麟殷氏家乘》作“”,留邨《殷氏宗谱》作“”,《暨阳香麓殷氏宗谱作“”。从词意判断,应为“”。

”:暨阳香麓殷氏宗谱》有“”字,留邨《殷氏宗谱》和《麒麟殷氏家乘》无“字。从句意判断,此处应有“”字。

”:麒麟殷氏家乘》和留邨《殷氏宗谱》作“”,《暨阳香麓殷氏宗谱》作“”(关的繁体)。从词意判断,应为“”。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