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上篇)

热度47票  浏览6748次 时间:2014年9月23日 06:30

 

4、陈郡长平殷氏殷褒支南渡的时间和侨居地望。

 

永嘉之乱致中华殷氏望支—-陈郡长平殷氏主支殷褒支南渡过江,侨居晋都建康近郊丹阳(今南京中华门外江宁与安徽当涂间的丹阳镇一带,此丹阳非今江苏镇江之丹阳,今江苏镇江之丹阳那时叫曲阿)。永嘉之乱使中华殷氏的文化重心南移过江,对中华殷氏在江南崛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永嘉之乱和明初大移民一样,成为中华殷氏播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殷褒支南渡的时间始于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的临时避难,终于317-320年(东晋建武元年至大兴三年)左右的正式侨居。

殷褒分支过江后的实际侨居地望在今南京中华门外江宁与安徽当涂间的丹阳镇一带,此丹阳镇隶属于郡治在今安徽宣城的丹阳郡。今江苏镇江之丹阳古名云阳邑,秦置曲阿县,两汉从之,三国吴复名云阳,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恢复旧名曲阿县,直至唐天宝元年(742年),才改曲阿县为丹阳县。可见陈郡长平殷氏殷褒支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南迁侨居之丹阳不是今江苏镇江之丹阳。详见戴均良等主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册第541页的“丹阳市”、“丹阳县”、“丹阳郡”、“丹阳镇”四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7月第1版 )。史载陈郡长平殷氏、陈郡阳夏谢氏南渡过江后的侨居地和墓地均在建康城南的丹阳一带(后来谢氏有一部分迁至会稽)。陈郡殷氏墓地在建康城南丹阳虽尚未得到考古印证,但陈郡谢氏墓地在建康城南丹阳已得到考古和传世文献的双重证明。《世说新语》、《元和郡县志》,《景定建康志》,《金陵琐事》.《补金石录》等文献记载,谢裒墓葬于建康城南九里梅岭岗,谢安,谢裒,谢玄,谢涛、谢灵运、谢惠连等人墓葬也都在建康。谢鲲墓、谢琰墓、谢球墓、谢温墓、谢玧墓等已在今南京城南的晋丹阳一带陆续出土。例如谢珫墓志铭明示谢珫葬在丹阳郡江宁县赖乡石泉里谢温墓志铭明示谢温葬于丹阳郡江宁县牛头山谢球墓志铭明示谢球葬于丹阳郡秣陵县赖乡石泉里牛头山殷正茂在《本源考》中述及的谢仁祖(谢尚),其父谢鲲的墓志铭于1964910日在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残墓中出土更能说明问题。众所周知,谢鲲是卒于豫章(今江西南昌)的,但死后却葬到了建康丹阳(今南京)。这和殷仲堪逝于荆州柞溪(今湖北江陵县北),其子简之却运父尸回晋都,葬于侨居地丹阳墓地一样,都是中国人“还乡”归葬习俗的体现。这说明对于播迁南下无法回归故土侨居于建康丹阳的殷氏和谢氏而言,建康丹阳无异于他们的第二故乡。由此可以断定,陈郡殷氏、陈郡谢氏过江之初的侨居地一定是在晋都建康的丹阳一带。大量的谢氏墓群在南京城南和江宁一带发现,与史载陈郡殷氏、陈郡谢氏都侨居建康丹阳吻合无误。这更是殷羡、殷融、殷浩、殷仲堪家族的祖墓地丹阳不是今镇江之丹阳而是晋代建康之丹阳的铁证

永嘉之乱时,殷羡殷融兄弟刚二十岁左右,殷羡之子殷浩303-356)才五、六岁左右,仲堪336-399)之父殷师309-378)才满周岁。因此,殷羡殷融、殷浩、殷师等不可能成为殷褒支南渡的策划者和领导者,策划和组织整个家族南渡的重担只能落到殷羡、殷融的父辈人物殷敞、殷识的肩上,这一点在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卷四•殷•陈郡长平县条目下有明确的记载:“过江。”即是说,到殷浩、仲堪、简之等在江南长大成人之时,其父祖辈人物殷昱、殷跻、殷羡、殷融等早就已经在江南的地下安息了,其祖墓群已经在侨居地建康附近的丹阳形成。这就不难回答殷正茂在《本源考》中的反洁了----浩之栖迟,仲堪之葬,皆在丹阳无疑。何言乎?浩与简之始家于润,而以先有坟墓在润致疑耶”(意即殷羡、殷融、殷浩、殷仲堪家族如果不是已经在江南润州丹阳生活了一、二百年的土生土长的江南人的话,如果其祖先在西晋前仍未南渡的话,他们的祖茔怎么会在润州丹阳呢?殷浩出山之前,怎么会不愿做官在丹阳祖墓结庐隐居近十年呢?祖墓同在丹阳的王谢家族的东晋名士王仲祖、谢仁祖等怎么会到殷氏丹阳祖墓处劝说殷浩出来做官呢?殷仲堪死后其子殷简之怎么会将其父葬在丹阳祖墓之侧呢?)

  由上述讨论可知,陈郡长平殷氏南渡,可考的,有两支。一支是东汉桓、灵二帝间的谏议公,一支是西晋末永嘉之乱后的殷褒支。前者是避党锢之祸的个别举家南渡,后者是响应晋室号召的奉旨携谱整支南渡。谏议公一支虽在三国时已形成望族,但在魏晋南北朝时,见诸史籍的人物并不多,直到中唐时,才出了个司空殷侑。这或许就是殷侑奉旨修家庙时未能考出其历代祖宗名纬,只知其二十一代祖在东汉时被封为谏议大夫的缘故。因此才不得已放弃依唐制可建四代祖庙并附加一座始封祖庙的特权资格,实际只建了三代祖庙。殷褒一支中的殷敞分支,初过江时也是默默无闻,直到殷敞的六代孙高明,七代孙不害、不佞,九代孙殷开山时,殷敞分支才成为影响朝野的重要政治力量。这也许就是殷敞之后有连续四代失考的原因。过江后使陈郡殷氏在东晋时迅速异军突起的是官至镇东司马、濮阳相的殷识分支。殷识分支在东晋的崛起始于殷识之子殷羡、殷融兄弟。殷羡,字洪乔,官豫章太守,性耿直而独特,官终光禄勋。殷融,字洪远,官至吏部尚书、太常卿。殷识分支最为显赫的人物当属殷羡之子殷浩,正是他把陈郡长平殷氏带入了一流世家大族之列。殷浩之后,侨居江南的陈郡长平殷氏开始成为门第显赫的一流高门,一跃成为东晋政治舞台上一股重要力量。其影响一直到隋唐五代 [2-4]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