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徒县行政建置考(一)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丹徒县志   发布者:殷网根
热度2票  浏览567次 时间:2009年10月07日 17:51

丹徒县行政建置考(一)

丹徒县是江南闻名的古县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境内沿江一带就有古人类生息繁衍。自秦建县,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建县以来,县名数改,隶属多变,县治与境域亦非原貌。县治原设于丹徒(今丹徒镇),后移治镇江。境域区划,宋前不详;宋至清末,变化较少;民国以后,区划变更多,与邻县、市交界地带的疆域调整,多见于近40年中。    

行政建置

第一节  沿  

丹徒建县前的隶属,据现存最早的宋、元镇江志考诸传记,春秋时属吴,名朱方。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更名谷阳。 

  1954年,大港烟墩山出土西周铜器“宜侯簋”,经专家考证,“宜”地为今镇江市、丹徒县一带,可能即朱方的前一个名称。        

秦始皇二十六年(221),灭六国,废分封,置郡县。三十七年,有观天象者说谷阳地方有天子气,始皇命赭衣徒三千凿京岘山东南垄,以败其气,遂改谷阳为丹徒。

汉高祖六年(201),封其从兄刘贾为荆王,号荆国,丹徒为其属县。十二年,英布叛乱杀刘贾,高祖平乱后,将原刘贾封地改封兄子刘濞,更名吴国,丹徒县属吴。景帝三年(154),刘濞反,兵败国除,丹徒县属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121),江都国除,属会稽郡。顺帝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十三县置吴郡,丹徒为十三县之一。

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234),改丹徒为武进,属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废毗陵典农校尉置昆陵郡,改其属县武进为丹徒。  

怀帝永嘉五年(311),昆陵郡改称晋陵郡,县仍属之。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丹徒县划属南东海郡。梁改南东海郡为兰陵郡,陈复改为南东海郡,皆领丹徒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丹徒县并入延陵县,移治京口,属蒋州。十五年置润州,延陵县属润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润州,属江都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置润州、丹徒县,丹徒属润州,均治京口。太宗贞观元年(627),润州属江南道,领丹徒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两道,润州属江南东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置浙江西道,改丹阳郡为润州,丹徒县属浙江西道润州。德宗建中元年(780),合浙江东西两道为浙江东西道。次年赐号镇海军,领润州,丹徒为润州属县。

五代时,润州及丹徒县先属吴国,后属南唐。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丹徒县归两浙路润州管辖。此后两浙路几经分合,丹徒县属两浙西路润州。徽宗政和三年(1113),升润州为镇江府。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分全国为11个行中书省,镇江府升为路,丹徒县属江浙行中书省镇江路。

  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即元至正十六年),镇江路改江淮府,不久改镇江府,辖丹徒县不变。   

清初,改南京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丹徒县属江苏省镇江府。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镇江。至咸丰七年(1857),丹徒县隶属太平天国天京省镇江郡。   

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建道,丹徒县直属省辖。3年,改属金陵道。17年废道,直属省辖。改丹徒县为镇江县,仍属省辖。次年,江苏省会迁于镇江。   

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降日,于南京建伪国民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还都南京,镇江县一直属省辖。   

1938年,新四军挺进江南后,于镇江县境成立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代行政权职责。此后,于镇江县及与邻县毗连地区建立了山北、山南、茅东、镇句、江镇(办事处)、镇丹等县。   

19494月,镇江解放,分镇江县为镇江市、丹徒县。县人民政府驻辛丰镇,仅月余即迁镇江。市区划归市管,市郊及农村入丹徒县,属苏南行政区镇江专区管辖。   

1953年,苏南、苏北两行政区撤销,置江苏省。1958年镇江专区改称常州专区,丹徒县并入镇江市。次年,常州专区复称镇江专区。1962年,恢复丹徒县,属镇江专区。1968年丹徒县革命委员会移驻谏壁王家花园,1971年复迁镇江。是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仍辖丹徒县。19833月,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撤销镇江地区,镇江市改为省辖市,丹徒县归镇江市管辖。

第二节      

秦汉,丹徒县故城遗址在今丹徒镇,四至则无记载。三国改名武进;晋初复名丹徒而在东面另建武进县,划丹徒东部部分地区入武进县。隋延陵县的疆域,南包括今丹阳、金坛、句容的各一部分,即今延陵、行宫、西畅、春城等地。唐初丹徒与延陵分治,辖境又恢复到隋以前的状况。北宋熙宁五年(1072),原延陵洞仙乡(今丁角、宝堰等地)划归丹徒县。元至顺以前,丹阳县以平昌乡(今丁岗乡大部分地方)交换丹徒县的练圹乡(今河阳、司徒两乡)   

明《正德丹徒县志》记载:县境东西长120里,南北阔75里。东抵丹阳县界70里,西抵句容县60里,南抵丹阳县界50里,东南抵丹阳县界65里,西南抵句容县80里。      

清《嘉庆丹徒县志》记载:丹徒县境,东70里至匡家桥接丹阳县界,西60里至炭渚驿抵句容县界,南50里至仁寿桥连丹阳县界,北28里至长江江都县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划出太平洲的属地建太平厅(今扬中县)   

民国35(1946),镇江县埤城区的蒋轮乡划归丹阳县。   

19498月,镇江市城郊区划入丹徒县,次年1月复归市辖。10月,丹阳县的大丁巷东半个村并入丹徒县。   

1950年,高桥区的连城乡、天接乡先后划属扬州市;10月,大港区的埤城镇划归丹阳县;高资区的牌湾乡划归镇江市;丹阳县的迎滨乡划入丹徒县姚桥区,郦庄上半个村划入丹徒县上党区。   

19563月,宝堰区的蛟峰乡和胜利乡的东塔山村,划归金坛县;4月,高资区的七里乡划归镇江市;8月,蛟龙乡的巨村、大秋、张家又划归金坛县;8月,谏壁区的东石潭村划归丹阳县,丹阳县的华墅、章村两乡划入丹徒县大港区,偶巷、马甲两村划入丹徒县宝堰区,大湾里村划入丹徒县谏壁区。   

1957年,丹阳县的大李甲半个村并入丹徒县。   

19581月,宝堰戴巷村划归句容县(1967年复归丹徒县);句容县元庄、蒋岗两村划归丹徒县。   

19601(市县合并期间),姚桥、大路、儒里3个公社划归扬中县,次年6月,又划归镇江市。   

19668月,谏壁镇划属镇江市。   

19736月,蒋乔公社胜利大队第九生产队、金山大队新村生产队划归镇江市。   

19836月,蒋乔、丹徒两公社及三山公社的严岗大队、谏壁公社的月湖、粮山大队划归镇江市。   

1984年,石马乡的船山、红旗两村划归镇江市。

TAG: 丹徒县 行政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