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徒县行政区划考(一)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丹徒县志   发布者:殷网根
热度7票  浏览685次 时间:2009年10月08日 05:37

丹徒县行政区划(一)

宋《嘉定镇江志》仅列城内坊巷而未收录农村乡里。元《至顺镇江志》载:丹徒县以丹徒乡与京口里的名称最古,后京口不复称里,只存丹徒乡名。至宋熙宁五年(1072),增洞仙乡,因而“旧惟七乡”,增加为八,历明清而未变,里保原为109,至清嘉庆则为113,增大慈乡的丁马里、小阙里、苦竹里、仁太里、义里乡的望仙里;减大慈乡的二本里。集镇清初有丹徒、谏壁、大港、辛丰、丁角、高资,后因丁角河道不通,集镇移至宝堰,另增姚桥、大路,形成八大集镇。

清末,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为18市乡,27都350图,除城厢、城郊(焦东、永固二乡)外,农村为大港市(3都33图)、平昌市(2都45图)、圌滨乡(1都21图)、顺江乡(2都30图)、御隆乡(21图)、谏壁乡(2都8图)、崇德乡(2都8图)、辛丰乡(2都28图)、育成乡(1都19图)、长乐乡(2都16图)、上党乡(1都18图)、岁丰乡(1都18图)、丹徒乡(1都10图)、仁让乡(5都45图)、高资乡(2都30图)。

第一节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丹徒县行政区划沿袭清制,仍为18市乡。民国18年(1929),国民政府施行县组织法,置区设小乡,改都、图为闾、邻,镇江设7个自治区,167个乡镇,除第一区(城区)外,其他6个区为:    

    第二区:高资镇、牌湾乡、茅里乡、蒋乔乡、王留乡、东宗乡、西宗乡、北宗乡、巢凰乡、营民乡、香山乡、正左乡、沿河乡、糟坊乡、世业乡。    

    第三区:官塘乡、诈输乡、平等乡、堂子乡、方便乡、东湖乡、上党乡、西麓乡、生圩乡、长山乡、里墅乡、青山乡、薛村乡、前村乡、古洞乡、东贪乡。    

    第四区:辛丰镇、新民乡、黄墟乡、北山乡、民治乡、维新乡、雩山乡、月湖乡、兴华乡、江山乡、谏壁乡、会音乡、丹徒乡、博爱乡、横山乡、石城乡、东街乡、大苏乡、渣泽乡、秀山乡、流水乡、大同乡、东岗乡、黄泥乡。    

    第五区:港西镇、港东镇、大路镇、姚桥镇、滨溪乡、苦竹乡、纪庄乡、向善乡、兆庆乡、韩桥乡、柳湖乡、华城乡、丁岗乡、葛留乡、厚斚乡、王照乡、晓云乡、华社乡、王宗乡、仲宝乡、儒里乡、蒋王乡、白塔乡、武桥乡、小港乡、延安乡、北元乡、南元乡、大东乡、伏漕乡、伏元乡、段桥乡。    

    第六区:宝堰镇、崇慧乡、杨墅乡,石鼓乡、京北乡、京道乡、东岸乡、八洋乡、赤溪乡、龙泉乡、洞仙乡、华阳乡、龙溪乡、卧龙乡、蛟溪乡、奉仙乡。    

    第七区:高桥乡、安丰乡、康泰乡、柳洲乡、乾德乡、复兴乡、三洲乡、连益乡、天枣乡、接补乡、连城乡、顺安乡、沙头乡。    

   民国23年(1934),推行保甲制,但区、乡区划未变。民国27年8月,伪政权采用“18市乡”的老行政区划。1941年1月,复为7区167乡镇。抗日战争胜利后,初沿前制,唯农村乡镇改划为64。    

    高资区:高资镇、均益乡、正东乡、三茅乡、迴峰乡、世业乡、三宗乡。    

    上党区:上党镇、官平乡、普济乡、东方乡、枫林乡、前东乡、西林乡、砚南乡。   

     大港区:大港镇、大路镇、姚桥镇、善塔乡、龙桥乡、平昌乡、朱湾乡、华云乡、儒里乡、庆斚乡、庆东乡、蒋社乡、南元乡、大东乡、仲宝乡、百福乡、新武乡。    

    辛丰区:辛丰镇、谏壁镇、丹徒镇、胜利乡、博爱乡、德成乡、和平乡、民有乡、大同乡、湖滨乡、黄墟乡、民治乡、维民乡、新民乡、华胜乡。    

    宝堰区:宝堰镇、南宫乡、赤洋乡、十村乡、华阳乡、二龙乡、东南乡、东岸乡、墨井乡、招提乡。    

    高桥区:高桥镇、三安乡、顺中乡、天接乡、连益乡、连城乡、沙头乡。    

   民国37年(1948)将农村6个区所属的64个乡镇划并为37个。    

    高资区:高资镇、均益乡、岗东乡、三宗乡、世业乡。    

    上党区:上党镇、永乐乡、岁丰乡、西林乡、长乐乡。     

    辛丰区:谏壁镇、辛丰镇、丹徒镇、黄墟乡、渣泽乡、育成乡、育德乡、三民乡。     

    大港区:大港镇、姚桥镇、圌滨乡、庆善乡、平昌乡、宝华乡、儒里乡、三益乡、庆东乡。     

    宝堰区:宝堰镇、高平乡、南宫乡、东溪乡、兴业乡、蛟龙乡。     

    高桥区:高桥镇、天益乡、连城乡、顺中乡。     

   1938年,新四军挺进苏南后,县内4乡相继建立6个抗日民主政府;山北县,辖原辛丰、大港区;山南县,辖原辛丰区;茅东县,辖原上党、宝堰区;镇句县,辖原高资、上党区及句容县东部相连部分;江镇办事处,辖原高桥区及扬州江都相连部分;镇丹县,辖原上党、宝堰区及丹阳北部相连部分。

第二节  解放以后

    1949年4月,镇江解放,市县分置,原高资、上党、辛丰、大港、宝堰5个区属丹徒县;另置高资、上党、辛丰、宝堰4个县属镇。原高桥区先由江都县接管,旋即移交丹徒县。6月,区乡并划,4个县属镇并入其所在的区;辛丰区分置渣泽区,大港区分置姚桥区,全县共9区48乡。年底,又划为9区115乡,废除了保甲制,设行政  村。

    1950年1月,姚桥区分置大路区。次年,上党区撤白袍乡,增设砚南、薛村、诈输3乡;宝堰区增设民主、和平、团结、胜利、荣炳、敖毅、建设7乡。

    1955年5月,撤大路区,新武、王宗、小港3乡并入大港区,余5乡并入姚桥区。  

    1956年4月,辛丰区与渣泽区合并,名谏壁区;撤上党区,其岁丰、盘荣、薛村3乡及东贪、古洞2乡的一部分划入宝堰区,余并高资区;撤高桥区,设县工作组。原114个乡镇并为48个乡镇。    

    1957年8月,撤区并乡,48个乡镇并为21个乡,辖45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7月,丹徒县建制撤销,并入镇江市。9月底,21个乡先后成立了姚桥、大港、谏壁、辛丰、丹徒、上党、宝堰、金山、高桥、江心、世业11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几经分合,至1962年3月,丹徒县恢复建制,领24个人民公社及谏壁镇。    

    1963年,设8个区,将22个公社划为97个小公社;江心、世业2个公社及谏壁镇直属县领导。    

    1969年,撤区建15个大公社,加江心、世业共17个公社。    

    1981年,增设石桥、丹徒、西麓、石马4个人民公社。    

    1983年7月,实行政社分设,原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至1985年,全县辖乡19个,村民委员会291个,村民小组3466个。 

 

姚桥乡村民委员会及所辖自然村:    

     姚  镇  村  姚桥集镇、左家村、大场上。     

     镇  一  村  胡家村、高楼子、西后姚、唐家湾、高家村、大王甸、小王甸、唐家六房。      

     镇  二  村  宝兰王、王家路子、丁家村、东姚村、吴家村、李家村、孔束村、红庙头。      

     漕  南  村  姚家湾、四圩埭、五圩埭、六圩埭、马家埭、贾家埭、黄家埭。 

    漕  丰  村  袁家埭、耿家湾、束家村、杨家埭、陶家埭、西杨、庄房、景家埭、贾家埭、冷家埭、西夹边、刘家埭、姚家埭、王家埭。    

    漕  红  村  贾家村、小西棣、肖家埭、张家村、坝圩埭、中六圩埭、小圩埭、奚家埭、南埭、黄泥滩、小东埭、大东埭、小北埭、大北埭、大西埭、尹家村、王家村、小岸上。    

    仲  家  村  仲家、朱义石、仲家庄、凌家、后仲、王家村、朱家弄、徐家。     

    王  庄  村  西王庄、桥西、西庄、复兴庄、二弄、头弄、宦家村、井沿头、东王庄。 

    陈  卜  村  陈甸、周家、卜家、大塘、古董村。     

    迎  东  村  十三圩埭、一圩埭、二圩埭、三圩埭、四圩埭、五圩埭、六圩埭、七 圩埭、八圩埭、九圩埭、十圩埭、十二圩埭、十四圩埭、十五圩埭、十六圩埭、樊家圩、高家埭。    

    迎  北  村  梨园、朱义石村、小冷村、镇边村、大冷村、河南村、徐家、刘家、鹤窠村。    

    迎  南  村  郭家、百果树、徐家、大坝头。     

    迎  中  村  张家跳、开步庄上、朱良村、旗杆村、章村、大庄上。     

    迎  新  村  茅沙、东头王、庙头王家、杨家村、曹家、孟家村、王矮村、元沟。 

    三  桥  村  三桥、二桥、马家埭、公心埭、毛家埭、赵家圩、钱家埭、苏家埭、谭家埭、西夹边。    

    伏  元  村  二十五圩、新生圩、二十六圩、二十三圩埭、九圩埭、贾家埭、刘家埭、张家埭、吴家埭、熊家圩、朱家圩。     

    大  东  村  冷家荡、张家村、西左村、朱秀巷、花字街、张家桥、徐府庄、小左村、黄左村、朱家井、独家村。    

    东  川  村  东元沟、孙家村、吴家村、王家坝、宝塔庵、洪家村、李家村、八字桥、株树村、桂花村、魏家村、西元沟、许家村、条李村、前李村。    

    东  昌  村  港东村、油榨村、皂角村、馒头村、张家巷。     

    李家港村  田家岸、刘家村、李家港、北庄村。

TAG: 丹徒县 行政区划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