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阳的行政建置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丹阳县志   发布者:丹阳縣志编委会
热度9票  浏览615次 时间:2009年10月06日 05:42

丹阳行政建置考

第一节  沿  革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已有人类活动。

周武王十三年(约公元前1122年),封仲雍曾孙周章于勾吴,国号吴,县境属吴国。周灵王二十七年、吴王馀祭三年(公元前545年)前后,县境属吴国朱方。周元王三年、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县境改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置云阳邑,属楚。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设会稽郡,云阳邑属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属会稽郡。不久,因秦史官占东南有“王气”,于是凿云阳北岗,截直道使阿曲,改名曲阿县。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楚国地为荆、楚2国,封宗室刘贾为荆王,曲阿属荆国。汉高祖十一年,荆王刘贾死于英布之乱;十二年改荆国为吴国,封刘濞为吴王,曲阿属吴国。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濞发动七国之乱,兵败自杀,曲阿由吴国改属江都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废江都国,曲阿属会稽郡。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曲阿为风美县。

东汉初,复曲阿名,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为二,东为会稽郡,西为吴郡,曲阿属吴郡。中平五年(188年),始置州辖郡,曲阿属扬州吴郡。

吴嘉禾三年(234年),改曲阿为云阳县。是年,吴分无锡以西地区辟作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云阳属毗陵典农校尉。

晋太康二年(281年),复为曲阿县,分曲阿县治西南延陵乡置延陵县,分曲阿县东北地区并丹徒县东北地区置武进县;废毗陵典农校尉置毗陵郡,曲阿、延陵属毗陵郡。永嘉五年(311年),为避东海王越世子讳,改毗陵郡为晋陵郡,曲阿、延陵为其属县。

晋建武元年(304年)前后,在晋陵侨置南东海郡,在曲阿寄治祝其、襄贲2县。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年),在江南设立南徐州,曲阿、延陵由扬州改属南徐州晋陵郡。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改从曲阿分出的武进县为兰陵县,属兰陵郡。曲阿、延陵仍属晋陵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王朝统—全国,废南徐州,改节陵郡为常州,曲阿县属常州,丹徒县并入延陵县,移延陵县治于京口,属蒋州;兰陵县并入曲阿县。开皇十五年,置润州于延陵县,曲阿、延陵改属润州。同时分曲阿县南金山乡置金山府(后改金山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润州,改扬州为江都郡,曲阿、延陵改属江都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曲阿县置云州,曲阿属云州;原兰陵地分出复置武进县。武德三年,延陵县分置丹徒县,并于丹徒县复置润州;延陵县治迁回旧地,属茅州。武德五年,改云州为简州,以城南简渎河得名。武德七年,废茅州,延陵改属润州。武德八年,金山县并入延陵县;废简州,曲阿属润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曲阿属江南道润州。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分延陵原金山县地置金坛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唐初10道为15道,其中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润州为丹阳郡,改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延陵属江南东道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延陵属润州。

五代时,丹阳、延陵两县先属吴国,后属南唐,均为润州属县。

宋开宝八年(975年),丹阳属润州。熙宁五年(1072年),废延陵县,将所属5乡分别划归丹阳、金坛、丹徒、句容4县。政和三年(1113年),改润州为镇江府,丹阳属两浙路镇江府。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两浙东、西两路,丹阳属两浙西路镇江府。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镇江府为镇江路。二十一年,改江推行省为江浙行省,丹阳属江浙行省镇江路。

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复改镇江路为镇江府,丹阳属镇江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迁都北京后,丹阳属南直隶镇江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以南直隶置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丹阳属江苏省镇江府。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县境,丹阳属太平天国天京省镇江郡(1853年改镇江府为镇江郡)。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复清制。

民国元年(1912年),废镇江府,丹阳县直属江苏省。民国3年6月,省下设5道,丹阳县属金陵道。民国16年,国民党政府废道。民国22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丹阳属溧阳行政督察区。次年9月,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丹阳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2月,日军侵占县境。民国28年1月,国民党政府在苏南设江南行署。民国30年,全省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丹阳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0年始,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丹阳铁路以南地区建立丹南、镇江、丹阳、镇丹、茅东、金坛、镇句等县;在铁路以北地区建立丹阳、镇江、山南、山北等县。

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将江苏省仍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丹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中国共产党在丹阳铁路以南地区设有茅东、金坛、镇句3县;在铁路以北地区设有丹阳、镇江2县。

1949年4月23日丹阳县全境解放,初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镇江专区。1953年1月,属江苏省镇江专区。1958年9月,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丹阳县属常州专区。1959年9月又改属镇江专区。1983年3月至今,属江苏省镇江市。

 

第二节 境域变迁

秦曲阿县时,幅员广阔。东至延陵县(汉改毗陵县,即今武进县),西南毗鄣郡,西北接丹徒县,东北濒临长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曲阿县分西南的延陵乡建延陵县,划东北部地区并丹徒县东北部地区置武进县,后改为兰陵县。隋开皇九年(589年),丹徒县并入延陵县,兰陵县并入曲阿县。开皇十五年,分曲阿县南金山乡置金山府。唐武德二年(619年),故兰陵地从曲阿县分出,复置武进县。武德三年,延陵县分置丹徒县。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延陵县,将其所属5个乡分别划归丹阳、金坛、丹徒、句容4县。其中太平、寿安两乡及县治延陵镇划归丹阳县管辖。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将原有之太平洲老额地,割隶太平厅管辖。光绪三十二年,又将丹阳县在太平洲所辖鸣凤洲、抵额里洲、抵额外洲、团洲外沙老额、团洲外沙升科、大泡子、小泡子等地,划归太平厅管辖。民国35年(1946年),埤城区的蒋轮乡划归丹徒县。

1949年解放初,埤城乡划归丹徒县。10月,延陵区的大丁巷东半个村划归丹徒县。1950年5月,延陵区的郦庄东半个村划归丹徒县。10月,丹徒县的戴巷村划归丹阳县;埤城乡又从丹徒县划归丹阳县。是年,导墅区里庄乡的荆家、吴家、固家塘3村划归金坛县;新桥区的迎滨乡划归丹徒县;武进县的张家步头、许庄会、顾家芦3村划归丹阳县。

1956年,皇塘乡的杨树塘、白龙塘塘南和西村自然村划归金坛县;阳庄的塘东自然村划归武进县;延陵区九里乡的九里、赤石岸、蒋庄、旧县、蒋甲、岗村6个自然村及延陵乡的官井头、西洲两个自然村划归金坛县;运河乡的寨庄、河西、杜庄、姚家、汤家、王家塘、前吉、后吉、前峰、后峰、后吴、黄泥沟、前杜埂、后杜埂14个自然村与蒋墅乡的杨树、杨四沟、大刘庄3个自然村划归武进县;经山区的章村乡及大湾里、闸头村划归丹徒县,丹徒县的东石潭村划归丹阳县;武进县九里乡的界首、张家塘2个自然村划归丹阳县。

 1957年,行宫乡的大李甲东半个村划归丹徒县;原延陵区的九里、赤石岸、蒋庄、旧县、蒋甲、岗村、官井头、西洲8个自然村又从金坛县划归丹阳县。

1958年,为建吴塘水库,将丹徒县的上裔甲、下裔甲、魏甲、前村、前庄5个自然村划归丹阳县。 1960年1月,为建后小辛电灌站,将大泊公社的后小辛、上东岗、下东岗,石甲、甲元5个自然村划归镇江市。

TAG: 丹阳 行政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