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麒麟殷氏家乘《本源考》第一段古文今译

热度7票  浏览819次 时间:2011年2月17日 09:43

麒麟殷氏家乘二卷《本源考》第一段古文今译

原作:歙上里十五世孙正茂纂修

站长这里发表的殷亚东  殷网根二位宗亲的《本源考》译文,只是对有关族谱中《本源考》的前一部分进行了今译,译文一定会有不忠实于原文之处,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或写出自己的译文版本,在本网发表。亦希望殷亚东  殷网根二位宗亲:(1)在文后提供原文,让读者对照阅读,以免因译得不妥而误导读者;(2)抓紧时间,将有关族谱中《本源考》全文全部译出,以便读者对全文有所了解,从而利于读者对《本源考》的真伪和出处是否可靠作出自己的判断。-----殷作斌   2011-2-15】 

    修族谱即是考查姓氏之起源,同样纂修我殷氏之族谱,自然是考我殷氏发源之地及其后的分支别派流源史历,然必须考查准确,不得似是而非,估估猜猜、荒谬不实。诸史谱谍之来历,著者的生存时代、家世、地址都要考查清楚,我写的这份族谱来源考,是从成汤立国为殷三十世至徽子之后列为诸侯者又三十世,直至偃王剔成亡国分为齐、魏、楚三国,这期间,无数殷商贵族经历周八百四十余年与商计一千四百余年里为帝、为诸侯者至始至终富贵荣禄,享受老天的恩赐,而商的本土后裔及其偃亡后的固国子孙,都以殷为姓。春秋时并陈宋之地到秦时定为陈郡,于是后世表为陈殷氏地望,宋失国是在周赧王四十七年,这时赢秦遂兴,秦汉年间,殷氏很少著作,直到东晋隋唐年代,方见到书籍文献,其著者都用陈州为地望。而我家来自润州,通谱数百年,相传十六七世,谱上记载徽之初祖以上五世为润之初祖,而润祖以上润谱不详,只说迁自泰州,其他无考。正茂不知润祖的来历,无以自安。乃考备历史文籍,研究陈郡诸殷的居住迁徙,仕宦经历。查得在晋时原有殷氏谱,陈梁间著述家多有引用,但至今已不可得,唐代麗政殿学士殷践猷号:五总龟,通晓世族学,对本族流源也很清楚,但未看到具体文献。晋中兴时的书籍,《晋阳秋●世说》等文献,填补了晋史的缺页。诸书中载有,中军殷浩的栖迟坟墓在丹阳,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等人的墓地也都在丹阳。又殷仲堪死后其子殷简之也葬其父在丹阳祖墓之侧。润州之殷也可以说始自殷浩殷简之晋末渡江之先的殷氏坟墓,但也曾有润州人认为这是疑词憶见,不是确实无疑的。又有润州人与我家谱云有来自泰州,但也无一书可考,其疑问也很大,然而祖宗之籍是不可冒寐而定的,绝不可疑亦非真。从而我日夜思考,收集查阅文苑书籍八百八十余卷,从将军到士卒查得唐代冯宿(家藏唐文四十余卷)所写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廟碑文,读之:公名侑,两次出任刑部上书,死时追赠司空,元和年间以宗正少卿使回鹃。昌黎韩公以文相送,同时新旧唐书有传。载:侑为节度使,建家廟于京师,冯宿为他的廟碑写序,序其家世于廟碑曰:侑之先祖为陈郡人,其二十一代祖名封,在东汉桓灵间为谏議大夫,出使冀州剌使,避党锢弃官挈家属南渡于曲阿,迈德流芳,或隐或显,粲于家谍,播于人间,十九代至工部府君楷、字文绚(询),于唐高宗拜四岳时。中举及弟,脱布衣官拜雍州新丰尉,后受连累迁大理任县令,曾議狱平反,后受酷吏来俊臣陷害,被贬为台州永宁县令。大理子,玄觉,字元明,十八岁中举,因经受被贬父亲死而未归之痛,沿父亲的旧路,求为宁海尉,从而起营护父亲的丧祔于先兆。终身不考虑俸禄,元和八年七月与(父亲)大理公同日被追赠为卫尉卿,卫尉之子怿,字从易,弱冠(20岁)游太学,天宝末年,知天下将乱,乃东归侍候太夫人驾车徙居吴郡老家,采访使李希说,浙东节度使薛兼为他请为兵曹参军,也不怕日后受连累,又赠他为左散骑常侍。按:曲阿就是今日的丹阳,是秦汉时代的老名。故知我殷氏在汉朝时由陈郡迁徙到曲阿(隋唐时为润州)至侑已有二十余世,历汉末,三国,东西晋、隋、唐之元和年间六百余年,方知谏議公为润之初祖,谱已失考,而家起源于陈郡。谏議之前约四百余年间,我殷氏在润州的岁历,多为坟墓遗迹,自汉末以来葬于曲阿诸山之间的多不可数。殷浩的栖迟,殷仲堪的祔葬都在丹阳无疑,况且殷浩、殷简之都起家于润,而他们的先祖也多有坟墓在润,遗憾的是现今已不可查访,可惜啊!冯宿写的廟碑上又说:常侍府君(殷懌)的神益碑,是东川节度使礼部上书楊嗣为他树的,墓碑及其家世可更详细的考查,实其难得啊!诸史书记载,我殷氏之贤者来自宋的遗国陈郡,都以陈郡为地望。史料考查,按陈书得知:殷浩、殷简之都是润州人都是谏議公的裔孙,何以知道殷侑也是润州人呢?其时代爵里是很清楚的,唐史猷书考证陈州人是无疑的,唐朝以后我殷氏很少著入史册,到明朝振兴,至今我殷氏公卿宦达最为旺盛,我每相遇问询,凡是江南诸公均说是来自润州,但桂林、克齐、都憲三公则说来自泰州,然而究竟是润州还是泰州呢?谁也说不清楚,我在未阅廟碑之前也很糊涂,这种疑问,除非找到美玉文籍的精辟记载方能相信,可贵如此。唐有学士仲猷公之碑,颜鲁公为此碑写的文翰是可信的,但现今是得不到的,即使有同宗好古者仕宦京师访致之,也很难看到此谱谍呀!夫:(啊!算了,总结上述)润州从谏議公迁来后二十代到常侍公(怿)开始,自天宝之乱再迁至吴的六百余年之内,分支别派,迁至他地的已不计其数,故长江以南者都说祖于润,说来自泰州的,无疑是由润迁泰,因为谏議公之派至南宋千余年来,从不改其由来,而我徽歙之派是在宋理度之末从润分出来的,这次迁徙算是最后一次了,我谱系断缺的关键部分是:润祖五世以上都不清楚。丹阳远世系的坟墓无疑是有解说的,今而幸知迁润之初祖尚欲访求迁后五世以前之祖与丹阳坟墓遗迹之牵连。现今不知我江南之派能否有考识这些遗迹的人呢?吴人尊祖敬宗好文学,要是迁吴之派能有如陸士衡那样追原祖德,识其坟墓谱记,了解润祖详细的人;江北之殷,多分于陈,世系虽远,源本不殊,要是有博通氏族学,能详解我族陈郡之由来像五总龟那样的人,我愿摳衣孰简与其共考之。又惟陈有殷,始其宋失国,其土一分为三,我族也三分族源,能保姓受氏,实是有幸。欲考其原由,偃王降后,祖国史缺少文籍,我族千百代之家世,自战国策及两汉之文籍都查找过,独幸《昭明太子之选》没有遗失,由殷公家廟碑得其原由,自陈迁润的源本,喜而不寐。我日夜在想,古人云:忘其祖就是忘其天,吾固不敢忘吾天,乃今我所得到的考证是天助也!是天助我溯本求源,写得这份殷氏本源考。而所得之关键,均见证于文籍谱谍,使我族尊祖敬宗者得以览证:东汉桓(灵)靈间为谏議大夫,出使冀州,避党锢之禍,挈家属自陈渡江,栖润之曲阿,为居润之始祖

附注:1、该段译文原版为:麒麟殷氏族谱本源考第一段,其译文未必准确,敬请各位宗亲、网友予以斧正。我们认为这段文字应该是一篇完整的考文,它已经把南渡殷氏的支派源流做了一个高屋建瓴的概述,也算是那个时代的一篇殷商文化研究的论文吧,我们予以翻译,其意是引导大家学习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本源考做进一步的研究、整理、修饰和完善,堅持去伪存真,并形成一篇更完整,更充实,更能为史家所接受的南渡殷氏源流考。其余的内容容各位读者自己在線研读,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吧。欢迎大家发表评文。也可以直接和QQ号为:673541762的网友交流。

2、殷氏本源考原版已经发表于“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欲窥全文,请登录点击“麒麟殷氏家乘二卷《本源考》摘录考订”,网址如下:http://www.china-yinshang.com/?action-viewnews-itemid-209,敬请关照。

                                                        译注:殷亚东  殷网根

                                                         2011年2月1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