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濠湖殷氏由汤复回殷姓考

热度0票  浏览857次 时间:2017年6月12日 07:17

根据小浆后裔画桥《汤氏宗谱》,鸭塘《汤氏宗谱》,濠湖《殷氏宗谱》记载,余江濠湖殷氏(今主要居住地为江西鹰潭市余江县桥西、桥东、塘山、城岗头殷家)始祖青二、青四祖,始迁与宋端宗元年。家谱世系图文字简述:青二祖,名巨川,字源远,讳□,学深养达,才高识远,倜傥慷慨,家资富饶。因思鸭塘人稠地密,难以恢拓,徧觉隹基,未遇美境,寻至兴安濠湖,见其山水清奇,广地深源,遂自鸭塘而徙居□,修筑墙屋,宏广周密,□筑大桥,垆罹荫东。

经多方家谱仔细考证,本支始祖青二公于宋端宗元年(1274年)从东乡鸭塘徙居余江濠湖。村里父老说迁过来十八年后复回“殷”姓,家谱中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确定复回殷姓的具体时间,谱载:“......青二、青四自乃鸭塘徙濠湖而复姓殷,盖唐以前同宗均殷姓,迄宋避宣祖庙讳,改殷为汤,惟吾祖不忍忘祖,故仍殷,此濠湖之由来也......”。我认为凡事总有个由头,根据家谱世序图分析,应该是三世祖才伯无后,抱养才谷祖幼子琼璋为嗣,年满十八岁行成人礼后复回殷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始祖公刚迁过来时并非一定要复回殷姓,也不一定是不忍忘祖而复殷姓,而是因为宋元时期儒学提倡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长子长孙,没有后代一定是大不敬的,基于对儒家道德的敬畏和长辈的祈盼,才有可能在继子年满十八岁以后复回殷姓的。《殷氏宗谱》清楚记载:才伯祖,娶陈氏,居桥西,继才谷幼子琼璋为嗣。

根据此宗谱记载,又如何断定改姓的年代呢?根据宋元时期平均每代二十五年计算,青二祖从鸭塘迁到濠湖时正值壮年,可推断宋端宗元年(公元1274年)青二祖约三十岁,来濠湖时长子秀卿祖尚幼,至公元1299年秀卿祖生才伯祖,假定1324年才伯祖结婚,1330年才伯祖婚后六年无嗣,过继才谷祖幼子为嗣,至1348年琼璋祖十八岁成人礼,在宗亲的共同见证下赐名“琼璋”,复回殷姓。如此看来,回姓时间在元代中后期比较合理,也就是始迁祖青二祖的孙子在世期间改回殷姓的。古代男子,年十八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长辈主持,并由指定的宗亲或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宗亲或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由此可见,琼璋祖的名字很大可能是有文化的宗亲取得,而且成人礼和复殷姓礼很大可能是在小浆鸭塘的祠堂举行的。因为从世系图名字可以研读出相关信息,“琼璋”两字与其它五服之内的列祖列宗名字明显不同,更有文人气息。“琼”泛指美玉或比喻事物的美好,“璋”的基本解释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圭璋,弄璋(旧时称生男孩)”。璋也是古代的祭器。取名琼璋,很大意义是为了祝愿后代子孙枝繁叶茂、子孙满堂啊!琼璋祖这支后代果然子孙繁衍最多,到解放前余江殷氏发展到五殷(现存四殷,数千丁,一大半都是琼璋名下)。

画桥《汤氏宗谱》中《历代祖迁地舆》详细记载:......清二、清四迁安仁濠湖......考吾先代“汤”非旧姓,始姓殷,继避宋宣宗庙讳,改殷为汤,凡我同宗一皆汤氏,祗(博)公之裔迁居濠湖者,至今犹是殷姓,所谓殷汤一本者,胥于此也。

青二、青四祖的后代复回殷姓了。今天当然可以说是“不忘祖而复殷也”。但是无论是“汤”姓还是“殷”姓,所有的小浆后裔永远不会忘记自己都是同根共祖的血脉之亲。

          

                                                                         小浆后裔  殷国锋

                                                                         2017年6月1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