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对赵葵《过小浆市》绝句诗的理解答国锋宗亲问

热度0票  浏览631次 时间:2016年6月22日 16:57

关于对赵葵《过小浆市》绝句诗的理解答国锋宗亲

 

国锋宗亲:

   转来《东乡县志》收录赵葵《过小浆市》诗一首,收悉。答复如下:

    1《东乡县志》录赵葵《过小浆市》诗:“人生南北(与)东西,几度云山几度溪。(我)亦欲归归未得,子规从此不须啼。”与传世文献上大家公认的赵葵诗相比,圆括号内的“与”应为“兴”字之误,“我”就应为“多”字之误。从绝句的格律来看,此两处若用“与”、“我”也不对。

2)作者赵葵1186.9.4-1266.12.24,既是赵宋国姓的一位爱国诗人,又是南宋的一位抗金儒将,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小朝廷作出过卓越贡献。他一生将1126-1127年间金人两次攻破宋都开封,掳走徽、钦二帝的靖康之耻牢记心头,一心向往王师北定,但终未如愿。纵观全诗,他过小浆,触景生情,既以“人生南北兴东西”写出他的一生坎坷,又以“几度云山几度溪”这一千古名句典出他对沦陷国土的无限怀念,以至于多次想回到北方看看,都不能回去。

3)对这首诗古今吟诵者多,作注者少。主要有两点令人费解:

一是作者为何对一个不见经传的“小浆市”如此有兴趣?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我查了一下当代权威古今地名工具书3379页上中下三大册《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竟然未收列“小浆”的词条。我认为“小浆”这个地方过去一定辉煌过,而且可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我认为,赵葵对小浆的兴趣应与“小浆”是殷汤氏发家的祖地无关的。

二是对诗中的的一个千古传诵的名句 “几度云山几度溪”的理解。有宗亲认为诗中的“云山”和“”是双关语,认为诗中的“云山”可能与临川的汤氏祖籍地(汤显祖出生地)临川县“云山乡”有关,认为文中的“溪”与“金溪善山汤氏”有关。我认为,这种推理不成立。个人认为,赵葵的这个诗句,显然与唐王维七言乐府诗《桃源行》有关,王维将晋陶渊明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改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使得这一故事折射的社会理性批判和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更形象的跃然纸上。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桃园行》首二联句便点出“”字:“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中段句则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而末尾又点出“”字:“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显然全诗的最后一层,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何处?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人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我为什么作这种理解,因为我认为赵葵过小浆市的心情与去过桃花园之人回访不得的心情完全相似。

    当然,我这只是个人理解,供大家参考 ,不作定论。

                  殷作斌 2016-6-22凌晨

 附1:王维十九岁写的《桃源行》全诗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附2:宋王安石《桃源行》全诗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