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丹徒丁岗华墅

热度0票  浏览704次 时间:2017年4月15日 10:10

2010年,在镇江新区轰轰烈烈的大拆大建热潮中,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文明古村——华墅,从此在中国版图上消失了。

华墅是江南殷氏发祥地,南宋高宗时,右武大夫殷秉常护驾迁都杭州,后告老返乡,初居大港。公仙逝后,其二子殷英、殷华寻迁至华墅定居,繁衍生息。从第四世起,陆续迁居丹阳麒麟、丹徒黄墟和留村,形成了南渡殷氏四大支派。以后又陆续向周边地区迁徒发展,也有少量移居省外乃至国外的。如今《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的大部分会员都为秉常公后裔。可以这么说,江南之殷,根在华墅。

华墅是个风水宝地。它东有华山,南有经山,西有马迹山,北有圌山。村落就在龙子坂的底下,村前有一股水向东流向西沟荡(现沃得集团所在地),村后有一股水向东流向长沟桥(现老山河),可谓青山绿水。华墅村就象一条船,所以世代老人都说华墅是船地。因为村前村后分别有两股水流向东,村宛如在水中航行。从东进村,须过一小桥,似踏跳板进入船头,到了村中,有一金周岗地,却似蓬也,再往西行,便到了船尾。村东、村西成尖形较窄,而村中向左右两边拓展较宽阔,很象船的造型。船在过去是重要交通工具,寓意华墅殷氏乘风破浪,驶向四面八方,定能丁财两旺。确实也是如此,现在秉常公后裔已遍布大江南北,人口近20万。数百年来,名人辈出。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华墅是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村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墅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殷正权是第一任支部书记。在党组织的教育下,不少有志青年投身到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去。听老人们说,华墅有个“上八团”,就是为抗战而建立的,团长就是族长殷竹楼。抗战胜利后,殷佩金、殷明义、翟洪开等人在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翟洪开成为特级战斗英雄。随军北撤南征的殷一方解放后担任了盐城地区副专员。全国解放后,华墅人前赴后继,有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有人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现在已经退休的空军少将殷振南,就是当年报名赴朝的志愿军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

华墅的“一村三祠”实属罕见。祠堂是宗族权力的象征,现在则成为历史文物。一般村庄都建有祠堂,但象华墅这样,一村一姓同建三祠的就少了。华墅的堂号为“东汉世家”的三座祠堂,分别为八世祖德俊、德茂、德源三兄弟所建,即殷氏宗祠东中西三个分祠。距今已有600年历史了。遗憾的是,由于以前未能及时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拆迁中也和其它建筑一样,被夷为平地了。其实,拆迁前华墅殷商文化学习会成立不久,我们也曾为申报历史文物找过丁岗镇政府和新区管委会社发局,但没有成功。既然保护不了它,我们便提出了“拆三合一,异地重建”的构想,没有得到镇村两级的回应。为了阻止事实上的文物遭破坏,我们到新区管委会和镇江市政府上访过,也到新区分院、镇江市中院打过官司,均没有奏效。最后祠堂还是在华墅殷氏都已搬迁外地暂住的一个风雨之夜被强拆了。虽然目前我们还在维权,但步履艰难。看到同是殷氏宗祠的留村、黄墟等地都保护得很好,我们惭对祖宗,深感痛心。

华墅的“一户三杰”耐人寻味。曾任丹徒县政协委员的开明人士殷功伟育有四子,其中出了三个科技精英。长子殷嘉顺是煤炭方面的专家,曾和国外专家共同办公,一生为我国煤炭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次子殷嘉德是石油方面的专家,著有《中国石油通史》等著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李鹏总理有合影。四子殷嘉驹是西安交大教授,曾赴法国讲学一年,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极深的造诣,著有《对称力学教程》一书。为了鼓励家乡学子用功读书,报效祖国,他们生前曾共同捐资设立“功伟奖学金”,对华墅中小学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励。虽然他们现在都不健在了,但华墅的老百姓都没有忘记他们。

华墅的“皮鞋老板”遍布兰州。改革开放之初,华墅有几个小伙去兰州创业,在那儿办起了皮鞋作坊,一开始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因而一带十、十传百地涌向兰州。许多人先学手艺后又当起了老板。据不完全统计,华墅在兰州做皮鞋的就达150多人,大大小小的老板就有数十个。现任兰州“江苏商会”会长的殷忠兴,就是当年的领头羊。他们自己成为百万千万富翁,既为家乡面貌的改观作出了贡献,也给国家增加了可观的税收。殷忠兴建的豪华别墅,至今还屹立在华墅村头呢。

华墅有个“殷商文化学习会”。2009年5月16日,我和殷瑞生、殷子清参加了“镇江南渡殷氏文化联谊会”在常州横山桥召开的宗亲联谊会,受到很大启发。回来后我们就很快成立了“华墅殷商文化学习会”。我们把传承殷商文化、开展家风教育、保护历史文物、续修殷氏宗谱、举办祭祖活动、加强宗亲联谊作为既定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续谱的入户调查;举办了《村民讲堂》,镇江电视台还来采访并作了报道;开展了“评孝子”活动;承办了《纪念秉常公诞辰910周年》祭祖活动;恢复了失传多年的“马灯”这一特色传统文艺;协助了秉常公墓茔的修缮工作;为保护历史文物和维护祠堂产权做了大量工作。由于拆迁,把人心拆散了,现在我们落伍了。为了重振旗鼓,最近我们建立了“华墅殷氏家族”微信群,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加强联系沟通,动员广大宗亲积极参与,把未竟事业加以完成。

华墅的“马灯”远近闻名。“华墅的马灯,埤城的龙灯”,是当地老百姓对两地特色文化的肯定。但不知何故,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华墅的马灯便销声匿迹了。为了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华墅殷商文化学习会成立后立即把曾经参加过马灯队表演的几个老年人请出来言传身教,很快使这一濒于失传的特色文艺恢复了生机。2010年以来的三次祭祖活动,华墅马灯队都出场配合表演,得到了各地宗亲的一致好评。现在丁岗镇政府还将它作为传统特色文化加以扶持。

华墅是镇江市确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7年,华墅成为丁岗镇唯一一个被市政府确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广大村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铺设了两条由东向西的水泥路,并装上了路灯。河塘也进行了清洗,村内几个水塘都驳上了石块,并围了护栏。不久,丁华大道也建成通班车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家家盖起了楼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住宅电话很快普及。近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了汽车。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山村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镇江新区“万倾良田”和“绿色社体家园”工程的开工建设,华墅被整村拆迁了,连村名也未保留下来(不少村庄拆迁后,村名变成了新建社区名或路名或公交站台名)。若干年后,还有多少人知道“华墅”?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特作此文,以飨广大村民和各地宗亲。

 

                                                                 殷伟东写于平昌新城

                                                                     2017年3月20日

TAG: 发祥地 宋高宗 所在地 研究会 镇江新区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