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殷代史六辨

热度0票  浏览6954次 时间:2014年11月02日 20:15
 

 第六辨   帝辛(纣)政治中心朝歌辨

 

朝歌古称沬邑为帝辛(纣)的实际政治中心。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古朝歌(即卫都“故商墟居河淇间”。依此记载并结合牧野古战场相对于古朝歌的方位,对古朝歌的地望可作出两种可能的判断。若司马迁之“”为汉代走向的黄河本卷前已指出,在《史记》中,司马迁会将汉代的黄河河道走向理解成上古的黄河河道走向,则古朝歌的地望当在今朝歌一带,因为今朝歌正在入汉以后的黄河与淇水之间。若司马迁之“”为从浚县大伾山之西折而北流,经安阳殷墟与内黄间入冀,呈南北走向的殷代古黄河,则古朝歌的地望与今朝歌可能不吻合,其遗址可能在今朝歌东帝辛陵墓东侧的淇水之东,即今淇县、滑县、浚县之交一带考虑到淇水是在今浚县宿胥口入古黄河),因为那儿才位于殷代的古黄河与淇水之间。帝辛在征伐东夷高奏凯歌回朝时将沬邑改称为朝歌,取“喜迎朝阳高唱凯歌吉祥如意兴旺发达”之意。至于朝歌的历史定位,依古本《竹书纪年》,为“离宫别馆”。此外,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朝歌为纣之王都,认为《竹书》之晚商“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说不全真,认为帝乙末年必有迁沬之事。笔者曾是“纣都朝歌说”的坚定支持者,但看了许多资料,特别是看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资料和文物以后,改变了认识。从“古朝歌为帝辛(纣)的王都”的观点转变为“古朝歌为帝辛(纣)的实际政治中心”的观点。也许有学者会认为,这是在搞文字游戏,其实不然,“古朝歌为帝辛(纣)的王都”与“古朝歌为帝辛(纣)的实际政治中心”二者确实有差别。这个差别缘于帝乙。关于古朝歌历史定位的实际演变过程可能是这样的:“在帝乙时期,王都还在安阳殷墟,朝歌为‘离宫别馆’。但到了帝乙末年,或因为洹河水患,或因为火灾,或因地震等其它自然灾害,安阳殷都变得不适于居住,于是帝乙决定在不宣布正式迁都的条件下临时将实际政治中心南移至离宫别馆朝歌(沬邑),待安阳殷都修复或变得适于居住以后再迁回去。帝乙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临时决定竟然成了永远’,直到殷亡都没有将实际政治中心再移回去。因此,帝辛继位后,其实际政治中心在沬邑,后来帝辛将其改名为朝歌。总之,帝辛时,朝歌已经不是一般的离宫别馆’,而是帝辛常居生活和办公的实际政治中心本辨意在阐明这种新的认识。

朝歌从“离宫别馆变为帝辛(纣)的实际政治中心,这一曲折过程应是后世史家关于安阳殷都与朝歌殷都之争的缘由,也是在乙、辛两帝时朝歌发展成拥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而安阳殷都反而逐渐停滞发展沦为仅是宗庙和祭祀场所的原因,也是武王伐纣时不伐安阳殷都而只伐朝歌的原因

 

第一节   古朝歌也是一处殷墟

 

在“安阳小屯”冠名“殷墟”之前,古文献中尚有两处“殷墟”或“殷虚”。一处在古朝歌,另一处在“洹水南殷虚上”,即是《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秦将章邯与项羽缔约结盟的地方。(笔者按:古时“”本作“”,“”、“两字通用,故在本节下文中提及“殷墟”或“殷虚”时,不作区分。从地理位置来看,《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的洹水南之“殷虚”,应该与现在的安阳小屯“殷墟”吻合。本辨讨论的古朝歌殷墟,是指帝辛(纣)的实际政治中心古朝歌,在《史记•卫康叔世家》中,称古朝歌为“故商墟”,也就是武庚被诛后,成王封康叔为卫君的卫国都城。在两汉及两汉之前的史书中,第一个将古朝歌称为“殷虚”的是《左传》的作者。在《左传》定公四年春三月中,有周公以成王名义封康叔于卫时作《康诰》的记载,其中首次将卫都古朝歌称为“殷虚”。原文为“聃季受土陶叔受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第二个将古朝歌称为“殷虚”的是司马迁,称纣都朝歌为“故殷虚”。他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箕子朝周路过纣都朝歌作《麦秀歌》时说:“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第三个将古朝歌称为“殷虚”的是《汉书》的东汉史学大家班固32-92)。他在《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中记载,东汉设“河内郡”,辖黄河以北的十八个县,其中之一为朝歌。他在《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中更明确地指出:“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邶、庸、卫国是也。……以监殷民,谓之三监。……,尽以其地封弟康叔,……至十六世,懿公亡道,为狄所灭。齐桓公帅诸侯伐狄,而更封卫于河南曹、楚丘,是为文公。而河内殷虚,更属于晋。这段话的意思是,河内本殷之旧都,周灭殷后,一分为三,武庚被诛后,殷畿三分之地统归卫康叔。传至十六世卫懿公时,北狄攻占朝歌城,卫国为北狄所灭。后来齐桓公帅诸侯伐狄,改封卫于河南曹、楚丘,重建卫国,为卫文公。原来的卫地殷虚(朝歌属于晋国管辖了。第四个将古朝歌称为“殷虚”的是东汉与三国之交的大儒宋衷(又作宋忠)。他对《世本》卫居地加注说“今定昌也。康叔从康徙封卫。卫即殷虚。”定昌就是朝歌,现在今朝歌城内还有定昌街。汉以后的文献有的称洹水南的北蒙一带为殷墟有的称朝歌为殷墟。例如,清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九》记有“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并引《括地志》云,“相州安阳县,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城百四十六里,是也。”显然,这里的“殷墟”不是指朝歌,而在朝歌城北去百四十六里的安阳一带北蒙。再如,唐李泰等《括地志辑校•卷二》(清孙星衍辑本)记载:“朝歌故城在卫县西二十三里,卫州东北七十二里,谓之殷虚。”显然,这里的“殷虚”,即指朝歌。总之,在《左传》以来的古籍中,称为“殷墟”或“殷虚”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古朝歌,一处在今安阳的小屯一带(北蒙),即今“殷墟遗址”。这两个称为殷墟或“殷虚”的地方,都在殷的王畿内,据《括地志》记载,二者相距146古里。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