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殷代史六辨

热度0票  浏览6954次 时间:2014年11月02日 20:15

第三节   驳否定微子的论据之一

 

前已述及,近代、现代学者否定微子的论据之一微子是软骨头,卑躬屈膝地向周人投降。

其实微子卑躬屈膝投降周人主要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乞求武王停止杀戮使剩下来的族人和朝歌百姓免遭涂炭分析如下:

甲子日,牧野决战失败,帝辛带领残兵败将,退守王城,周兵奋力攻城,又经过一番厮杀。城破,周兵如潮水般地拥入城中,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上百万人口的繁华王都,一时鬼哭狼嚎,血流成河。此时已近黄昏。帝辛一看,大势已去,正想登上鹿台,看望妲己,不料武王赶到,生擒帝辛。遂用黄钺斩下纣头,悬之于大白之旗示众。武王登上鹿台,觅得妲己等纣之宠妃,杀之,悬其头于小白之旗。此时,朝歌城里城外 ,已是一片喊杀之声,大街小巷,如一片火海。外出避难以求自保、性情憨厚以仁德著称的微子,一看大商气数已尽,已经无力回天。情急之下,匆忙回到城中。他认为,目前,只有面见武王,乞求他下令停止杀戮,才能使剩下来的族人和朝歌百姓免遭涂炭。于是,微子就带着宗庙里的殷商族祭器,到武王的营门去,他裸露上身。把手捆在背后,让左边的随从牵着羊,让右边的随从拿着茅,跪着向前行走,卑躬屈膝地乞求武王赶紧停止杀戮,以保剩下来的族人和王都百姓平安。于是武王也就给个顺水人情,一面下令罢兵,一面安抚微子,保留微子的爵位。后世殷商后裔为感激微子忍辱负重的存商续殷之德,三千年来祭祀微子的香火不断,一直将微子视为心中的圣人。微子存商续殷之德不仅见于历史文献,而且广泛存在于殷商后裔各姓的族谱家乘中如殷姓、宋姓、孔姓等

微子素有治国之才,后来将他的封地宋国治理成胜过周室的中华礼仪之邦,成为周代保存殷礼、传承殷商文化的唯一殷礼特区,是周时供人学殷礼的一块样板地,经宋国传承的殷礼是后来更加成熟的周礼之源。由于宋地获得大治,殷商遗民纷纷奔之。微子临终前,君位不传子而传弟,一时传为佳话。有的学者将微子不传子而传弟归结为其子与微子政见不合或认为其子早亡,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微子虽然在无奈中,为存商续殷,为时有上百万人口的王都免遭杀戮,选择了投降周人的道路,但微子投降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百姓,而不只是为自己。后世儒家认为,微子一生的行为符合儒家的“仁人”标准,所以孔子将其列在“殷有三仁”之首《史记•宋微子世家》,受到后世史家的尊敬。众所周知孔子从来不以字轻易许人但却将字许给投降周人的微子为什么呢有人将这归结为微子是孔子的祖先是不对的。除微子以外,孔子还有一些也很有名气的直系祖先,他为什么不将“仁”字许给他们 ,这是持“祖先说者”怎么也不能自圆其说的。纵观中国历史将投降变节分子称为仁人只有微子一例不仅如此而且微子的后世子孙都认为以微子为祖是非常光荣的平民如此达官显贵更如此如东晋赫赫有名的殷浩将军唐朝开国功臣殷开山在皇帝面前都称自己为微子的后人。在传统史学中,帝辛被骂了三千年,微子被歌颂了三千年。近代、现代随着说帝辛好话的人多起来以后,说微子坏话的人也随之多起来了,好像为帝辛正名就必须打倒微子似的。其实微子一生憨厚,有守礼治国之才,投降周人也是看到王都“血流漂杵”的形势,为救百姓于水火而作出的被迫选择,要不是微子当年的果断决择,我们的殷族祖先可能早就被周人赶尽杀绝了,当然也就不会有后来如此众多的近二百个姓氏的殷商后裔了。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