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下篇)

热度34票  浏览5372次 时间:2014年9月23日 06:32

③ 包括殷氏族谱在内的南朝官藏百家大谱被完全销毁,使后世补撰的百家谱虚假成分增多,可信度更低。两汉时期.族谱均由私家保存,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政治的需要,政府开始收集管理士族族谱,从而族谱以官私两个渠道流传。 在流传的同时,族谱也面临着散佚。文献上对官藏谱牒的散佚有明确的记载。汉魏六朝族谱的完全散佚经过了比较长的时间,从现存的书目来看,北宋初,汉魏六朝族谱已基本散佚殆尽。从总体来说,汉魏六朝的私家藏谱和国家藏谱的散佚殆尽主要是由于战乱。其中最严重的是南梁时因战乱引起的两场特大焚书事件,将东晋时随晋室过江的国藏百家大族族谱烧得一干二净,一本不剩,使晋时南渡的百家大族世系记载完全中断,即便是孔孟族谱,也未能幸免。尽管南朝时王俭、王僧孺、贾执、傅昭等人后来又新撰有《百家谱》(《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但可以肯定,他们新撰的《百家谱》已不是东晋初年南来的北方世家大族的“百家谱”了,随着南渡初年百家谱的“覆灭殆尽”,连唐初史学家也没有见到其原来面目,因之《隋书经籍志》中列目的新编“百家谱”的可信度就可想而知了(可悲的是,就是南朝新编这“百家谱”也没有能流传到现在)。南梁时因战乱引起的两场特大焚书事件如下述:一件是由梁武帝萧衍时因侯景攻陷梁都建康的侯景之乱引起的,一件是由萧绎时因西魏攻陷梁都江陵的江陵之变引起的。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八月,纳叛降将豫州牧侯景与梁武帝萧衍之侄萧正德勾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梁,次年三月攻陷建康的南梁统治中心台城(后宫禁城),控制了南梁的军政大权。放火焚烧了东宫台殿所藏图书数百橱,南朝典籍、谱牒全被烧毁,无一幸存。侯景之乱历时长达三年零八个月,最终为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平定,公元552年,萧绎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称帝,是为梁元帝。在侯景之乱中,萧绎拥有实力却坐观国祸不理,暗藏私心,首先残忍地将对他登基为帝构成威胁的兄弟子侄逐个消灭,等到老父亲梁武帝被外贼活活饿死之后才发兵勤王。在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又再度与北方的西魏产生矛盾,招来强敌压境。公元555年之初,西魏军队合围江陵,主将战死,军中大乱,昔日誓死效忠之将领也纷纷降敌。正在呤诗的元帝萧绎,眼看大势已去,急忙躲进内城,并下令焚烧所有藏书,将他自己辛苦聚书四十余载,收集起的古代罕见的十四万卷之多的典籍、谱牒和其他图书烧个精光。说是读书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祸引发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最大的文化破坏事件,沦为破坏中华文明的千古罪人。侯景之乱和江陵之变前后是南北朝时期最为纷乱的时段之一,典籍焚毁,斯文零落颜之推是亲历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他在《观我生赋》自注中云: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这是颜之推在谴责侯景之乱和萧绎焚书时,对百家谱之焚毁于战火而发出的惋惜之语。其中“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的记载,是目前文献中关于西晋末南渡贵族谱牒数的最确切的资料。

④ 包括殷氏族谱在内的现存绝大多数族谱都是明清时谱,这些族谱的宋前各世记载多无根据,多为各族各支派修谱文人搜寻古代本姓氏名人强拉在其本支谱中的攀龙附凤行为,是最不可信的。这种攀龙附凤谱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宋前古代人物记载多为直系单传,鲜有分支。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不实行计划生育,一般来说,每一世都会有分支。各族修谱的文人在为其先祖攀龙附凤时,一般都是只从古代典籍中寻找本姓氏“龙凤”,很少顾及“龙凤”的兄弟姐妹及其后裔的。这就是明清以来,所有攀龙附凤的各姓氏各族宋前古代人物谱多为直系单传谱而鲜有分支谱的原因。 纵观各姓氏的明清谱,凡是世系越多越古的越不可信,其中以黄帝为始祖的最不可信,更不宜作为研究族史之依据。

 

 

【第三部分文头注释】:

[1] 元和姓纂卷四殷及其岑校》见元和姓纂》《元和姓纂四校记》。见合刊本[]林宝撰、岑仲勉校记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全三册)第一册第395-399。中华书局,19945月第1版,北京。

[2]  [南宋]汪藻《世说新语叙录人名谱陈郡长平殷氏谱》。[南朝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杨勇校《世说新语校》修订本(全四册)第四册第110-115页。中华书局,20066月第1版,北京。

[3]  《南北史表世系表卷一陈郡殷氏》。[] 周嘉猷撰《南北史表》(全五册)第一册第156-159页。中华书局,1985年第1 版 ,北京。

[4]  《五朝门第高门权门世系婚姻表(二十)陈郡长平殷氏》见王伊同《五朝门第》后附的七十五张《高门权门世系婚姻表》20张。中华书局,20063月第1版,北京。

[5]   王国生《晋唐长平殷氏世系表》,《周口师专学报》第14卷第1期第66-67页,19973月版。

[6]   江西美成广告有限公司中承制的殷氏南渡研究内部资料,20075月。

秘书僧首, 尚书金部郎梵

(二)东汉殷谏议公支世系

 

殷谏议公为长平殷氏始迁祖殷续裔孙,东汉谏议大夫,唐公二十一代祖,约于公元168年前后南渡,成为长平殷氏南渡第一人。明殷正茂本原考》根据冯宿撰《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碑文中追惟我氏之权舆二十一代祖在东汉桓灵间为谏议大夫”一语,定谏议公名字为,后世江南诸殷氏族谱,多从殷正茂说,并认为谏议公建之。考虑到,东汉殷谏议公的名讳是否叫殷封,学界尚有较大争议,故暂以东汉殷谏议公称之。由于反映该支世系的文献只有冯宿撰《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一篇,故只能列出已知的唐司空殷侑的三代近祖和部分子代,二世至十八世失考。东汉殷谏议公支世系见表1 

 

(说明:本文所有表格均以图片文件附于文中,请读者先用鼠标点击表格图片,将表格放大后,再阅读表中文字,才能看清,下同)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