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万谱斋藏谱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常州家谱网   发布者:何光岳
热度1票  浏览784次 时间:2009年11月10日 12:33

五万谱斋藏谱记

作者:何光岳

余读小学时,先父乾九公常秉烛达旦,主修岳阳坪桥河《何氏族谱》,是为第五次修谱。余常侍父磨墨展纸,亦翻阅第四修何氏族谱,始知我族乃系元末,始祖尚父公乃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万安乡人,任湖广岳州府尹,后因农民起义,不克回里,携子仲谦公,便择居于岳阳南乡洞庭湖东面之坪桥河落业。仲谦公生三子:真孙、福孙、元孙。真孙留居坪桥河,福孙迁江西,元孙回祖籍福清县万安乡。又知何氏起于姬周,周武王子唐叔虞封晋,唐叔虞十二世孙舆封韩,是为韩武子,再传八世至韩景侯虔,与赵、魏三家分晋,为战国七雄之一。传十一王至韩王安,被秦始皇所灭。而王子瑊,逃于江淮之间,秦吏过东乡津,问客居者姓氏,瑊指淮水寒冰云:"姓此",本意以河水之"""",而秦吏意以为姓"",遂登记为"河氏"。后有秦吏之同行者知此事,瑊大惊叹道:"吾家免于刀锯,河字之力也!然姓氏当以人附丁口,岂可似水泛滥而所归?"遂依音转""""。并以所潜居地庐江为郡望。余此时才知姓氏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皆系炎黄子孙,何氏乃黄帝之嫡裔,每每感到自豪,也开始对姓氏族谱倍感兴趣。

中国历史,是世界最古老而又连绵延续达八千余年之久,系由国有史,地方有志,氏族有谱,制度有典,事物有考,文献有集,由五大部分组成,缺一不可,而族谱乃历史重之又重,无族谱则世系难远溯五、六千之久的炎黄祖系,最早的族谱,见于甲骨文商王世系,周有《世本》,司马迁作《史记·三代世表》。汉邓氏有世谱,迨至明、清、民国,凡姓皆有谱,普天之下,族谱汗牛充栋,是世界上最久长、最有特色、最众多的家族史,才凝聚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族谱起着全球十五亿华人、华侨、华裔的凝聚力的重大作用。然而,文革横祸,大肆毁灭中国传统文化,而族谱也更遭灭顶之灾,以封建宗族反动势力的莫须有罪名,备受焚毁,且株连藏谱之人。全国宝贵的族谱,几乎付之一炬。

余当时冒天下之大不韪,誓死保存了我族三修、四修及先父韩九公五修《岳阳坪桥河何氏族谱》。并于八十年代时,湖南省政府公告,不准民间修族谱,许多人被开除党籍和干籍,此公告专贴于我这个炎黄文化研究所长办公室门口,实际上是对准我这个热衷于研究中华民族源流史及中华姓氏源流史的人。但我毫不畏缩,更"顶风作案",专程由长沙回家乡岳阳,与我兄何光湘(在广东工作)召集何氏全族开会捐款修成六修《岳阳坪桥河何氏族谱》,由我写了长序。在我的带动之下,湖南全省修族谱蔚然成风。
  由于在先父的薰陶下,我自少年时即热爱姓氏历史,并积极查阅族谱等有关书籍,也开始收藏族谱,第一部即收藏先父花三年修成十卷本线装族谱,于民国38年梓行,以后参加革命工作,主要在岳阳农村,得以悄悄地借阅隋、胥、荣、萧、刘、陈、徐、关、李等百余姓族谱,才得知晋氏乃春秋晋卿胥童之后,荣氏乃出于鲁伯禽之后,萧氏出于宋国萧大心之裔梁武帝萧衍之后,刘氏则出于刘邦孙中山靖王刘胜之裔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后,陈氏乃出于舜帝系陈满公之裔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陈宣帝之后,徐氏出于徐福(到日本自立为神武天皇,徐氏族谱有载)之后,关氏乃出于夏代关龙逢之裔关羽之后,李氏乃出于老子李耳之裔唐高宗李世民少子曹王李明之后。我如获至宝,茅塞顿开,为今后奠定研究中华民族源流史及中华姓氏源流史点燃了指路明灯。我于是便致力于收藏族谱,从火坑中抢救,从废品商店中论斤购买,用粮票、布票和各种票券去交换,以书易谱,以衣服换谱,用微薄工资购谱,或连夜抄摘,或以工征谱。在当时,保存族谱者,皆秘不示人,一是以防族人说出卖祖宗,二是防人告密恐遭文祸和迫害,三是恐族以后追查责任。所以,族谱在清代、民国以至七十年代,是买不到族谱。真正开放族谱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各地文物市场及旧书堆蓬勃兴起,而族谱市场则迟到1990年才慢慢开设。
  早在三十多年前,我首先是每星期五、六都要去长沙市宝南街地摊去掏此书,并嘱咐那些文化商购及地摊书贩,大量收购各姓族谱。首先是浏阳谭劻行及阙老板、小吴、小廖等人,每个星期总要送几大捆族谱到我家,我都全部购买。以后,我又向湖南各地及鄂、赣、豫、浙、陕、甘、川、滇、闽、粤、桂、鲁、吉、黑等省的有关人士及友人、书商联系,使族谱正式成为图书商品,在全国展开大力收购族谱,以防通过深圳、广州及宁波而使珍贵的族谱文物流失到海外。我个人励行节约,把一切的稿费、讲课费等收入全用于购买族谱。至今,我全部藏书达12.4000多册,以文史、地理、方志、农书、中医药、辞典为主体,其中也包括明、清、民国及近年来新出版的族谱,共约五万余册,绝大多数是清、民国时期的线装本,还有一万余册其他的线装本,为此,我花三年时间,于2006年自费建成五层千余平方米蓝琉璃瓦中式藏书楼,命名为"光岳藏书楼",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题匾,前省委副书记文选德题联:"光照五岳,藏书一楼"
  在族谱收藏中,大姓如李、王、张、刘、陈、吴、黄、杨、赵、周十大姓,每姓都在60-140部,如安化光绪丙午年版《谌氏族谱》即达137册。常宁民国34年《刘氏族谱》即达100册。其中尤多稀罕及较少的姓氏。如湖南长沙尚氏、祁氏、邬氏、粟氏、谷氏、缪氏、瞿氏、谈氏、丑氏、解氏、盛氏、陆氏、常氏、侯氏、殷氏、訚氏、纪氏、陆氏、浣氏、沈氏。浏阳温氏、房氏、施氏、师氏、蔺氏、寻氏、巫氏、贝氏、古氏、赖氏、蓝氏、童氏、邱氏、范氏、吉氏、娄氏、欧氏、阙氏、暨氏。宁乡路氏、崔氏、裴氏、章氏、梅氏、喻氏、齐氏。望城孔氏。湘潭庞氏、武氏、伍赵氏、黄周氏、萧彭氏、黎氏。湘乡萧彭氏、詹氏、谭氏、鄢氏、成氏、虞氏、高氏、梁氏。株洲易氏。醴陵樊氏、程氏。攸县董氏,炎陵霍氏。岳阳胥氏、米氏、干氏、政氏、葛氏、关氏。华容陈程氏、白氏、严氏、季氏、杨黎氏。湘阴巢氏、桂氏。平江单氏、管氏、洪氏、向氏、邦氏、凌氏。临湘来氏、闾印氏。汨罗任氏、夏氏。益阳璩氏、祝氏、眭氏、蔡氏、雍氏、臧氏、昌氏、孟氏、贾氏、曹氏、萧氏、莫氏、倪氏、苏氏、汤氏、蔡、郑氏、叶氏、段氏、石氏、柴氏、邹氏、包氏。远江谯氏、皮氏。桃江龚氏、符氏、龙氏、江氏、汪氏。安化、伍氏、华氏、危氏、项氏、习氏、吕氏、姜氏、魏氏、郑氏。常德沙氏、韩氏、饶氏、于氏、顾氏。沈阳、德铁氏。桃源翦氏。汉寿青氏、双氏、安氏、康氏、冉氏。石门敖氏、阎氏、杜氏、文氏、覃氏。澧县鲁氏。安乡毕氏。张家界庐氏。桑植谷氏。慈利卓氏、禇氏。衡阳戈氏、匡氏、欧阳氏。祁东毕氏、单氏、欧阳氏。衡东涂氏。永兴雷氏。宁氏、聂氏、屈氏、边氏、伍赵氏。衡山旷氏。衡东、益阳、邵阳岳氏。沅江、石狮上官氏。来阳资氏。郴州茹氏。桂东扶氏。萍乡、醴陵、岳阳荣氏。邵阳何闾氏,海氏、阳氏、容氏、苏张氏、扈氏、金氏、余氏。封氏、奠氏。邵东仇氏、申氏、闵氏。隆回隆氏、车氏、信氏、魏氏、蒲氏。绥宁银氏。邵东简氏、龙张氏、林彭氏。溆浦舒氏、谌氏。清州蒙氏。沅陵全氏。祁阳谢何氏。东安席氏。江永首氏、义氏。新化游氏、刘罗氏。
  江西万载刁氏、鲍氏、池氏、辛氏、卜氏、闻氏、田氏、严氏。新建塗氏、裘氏。崇开元氏。修水柯氏。乐安、龙川乐氏。萍乡应氏、柳氏。高安冷氏。永新甘氏。宣春晏氏、宋氏。吉水艾氏。湖北公安呙氏,黄岡靖氏、巴氏。崇阳揭氏。江陵墙氏、明氏。赤壁但氏。安陆从氏。监利庄氏、支氏、郝氏。黄梅商氏。河阳光氏。蕲春操氏。浠水韦氏。麻城王杨氏。阳新费氏。安徽宿松吴贺氏。萧山纵氏。太湖龙张氏、吴聂氏。歙县查氏。
  广西宁明农氏。南宁庾氏。全州经氏。马山零氏。兴安宾氏。广东汕头余氏。台山邝氏。海丰曾氏。大埔丘氏。
河南商水焉氏、綦氏。太康皇甫氏。
  浙江缙云麻氏、棲氏、鈄氏。泰顺翁氏。
  山东栖霞牟氏、乔氏、邴氏。莱阳迟氏。招远卫氏。
  四川营山奉氏。
  辽宁海城舒穆禄氏。凤城瓜尔佳氏。一吉林他塔拉氏。
  黑龙江哈尔滨仲氏。
  陕西合阳党氏。
  甘肃镇原慕氏。
  天津采氏。
  楚雄什列氏。
  等等。
  尤其是既属世界孤本,又可填补世界史空白的价值很高的族谱中,我最关注如下几部。
  如:民国八年《汉阳许氏族谱》四册,其世系自鼻祖少典之君生神农氏,传十四世孙许由,为许氏之祖,自此为许姓。再传九十一世至许知可(宋仁宗时人),迁居毘陵。知可再传十四世孙许朝绮,迁湖北汉阳。朝绮传三十世孙许世开,生于民国八年。共传150余代。
  福建石狮市宣统二年《上官氏族谱》五册载:自楚怀王少子令尹子兰,封上官,为上官氏。世系一直衍传至清末。

民国二十年辽宁海城《尚氏宗谱》,乃清康熙时,平南王尚可喜第九世孙尚其兴续作。共三册,第一册首页,有平南亲王尚可喜序。还有"平南亲王之宝"官印。又有康熙五十三年,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第二十子尚之瑶重修家谱序,乾隆十七年,尚可喜四世孙尚玉成、尚玉德重修家谱序,乾隆五十六年尚可喜四世孙尚玉德、五世孙尚维慎重修家谱序,民国二十年,尚可喜九世孙尚其兴又修撰《尚氏重修家谱序》。谱中载尚氏由山西洪洞迁河北衡水,后迁遼左(海城)。  

至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又迁居广州。后人有迁回故地海城。谱中详载尚可喜事蹟甚详,资料比《清史稿》多十多倍。尚可喜死时,遗命回葬海城。谱中载:一世尚生,生继芳、继官,继芳居衡水;继官迁海城。继官生学书、学礼,学书留居衡水,学礼随父迁海城。学礼生五子:可进、可爱、可和、可喜、可位。可喜于清康熙十四年封平南亲王,娶妻:胡、刘、孛、李、邢、舒、杨、郑、马、戈、郑、李、彭、曾、李、龙、何、邹、正、马、林、张、李、丘等廿四位妻妾,生子之忠、之信、之孝、之廉、之节、之盛、之典、之隆、之辅、之佐、之广、之瑜、之璜、之聚、之瑛、之琬、之琰、之玮、之瓒、之琳、之瑶、之琨、之瑄、之瑨、之瑗、之璨、之琦、之珣、之瑸、之瑾、之玿、之珅、之珆共三十三子。其中除九子夭折外,其余廿四子均任官职,之信袭平南亲王,余廿三子皆任左都督、都统、副都统、内大臣、和硕额驸、御前散秩大臣、佐领、泉州参将、温州同知、骁校尉、侯选同知、奉直大夫等职。又生三十二女,除二女夭折外,余三十女皆嫁官宦,如嫁总兵、遊击、副将、佐领、知府、郎中、参领、一等护卫、续顺公等。这些是任何资料都没有记载的。
  广东乳源光绪二年《罗氏族谱》十卷十册,每册长一尺三寸,宽九寸,厚一寸,重十六斤。自黄帝裔孙帝颛顼,传祝融氏吴回直至清末。以上几部族谱,可谓系群谱中之最珍品,至为难得。
  我每每于踏破铁鞋无寻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情况下,每获一部稀珍族谱,则狂喜达旦,视珍拱璧,更促使我忘年老体衰,忘囊中羞涩,往往为之倾囊购置,为抢救祖国族谱珍贵文物免于流失海外,而尽我个人绵薄之力,愿天下志士谅之。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