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殷”论“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殷商传承文化研究会   发布者:殷作斌
热度10票  浏览1837次 时间:2010年2月04日 21:45

说“殷”论“商”

作者说明:本文兼答《山西大槐树“殷氏”迁徙属于哪个分支》一文作者问

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中华殷氏网站长  殷作斌   2010-2-4

《说文》释义:作乐之盛称“殷”。殷字的左边为“身”的原字,表示身体的旋转,舞者之容。殷字的右边为“殳”,表示手持木制之棒,乐者之器。舞者之美容,配上乐人击鼓之声音,组成一幅十分美妙盛大的欢乐场面,这就是“殷”字的本义。古之殷氏族就以善于跳旋转舞蹈而著称。因此,当代群体遗传学家袁义达氏认为,殷氏族的原始图腾是旋转舞蹈。殷字的引申义有殷实、殷聘、殷切、殷勤等词语。

“殷”字最先为氏族名、地名;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地以后,商代又称为殷代或殷商,使“殷”字又与历史上的商朝联系起来;商亡,部分殷商王室成员为不忘先祖,又以国为姓,于是有了殷姓,使殷字又与姓氏联系起来。虽然也有些姓氏史书记载说,居殷地(溵水流域)之人,以地为姓,也是形成殷姓的一个渊源,但从今天所见到的各支殷姓的宗谱来看,以地为姓的殷姓分支还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换言之,当今的殷姓除东北地区的殷姓中有一部分来自清初满族的音佳氏族外,基本上都是源于殷商子姓的殷氏。因此,殷姓一直是单一的族群,很少有其他基因的流入(注:清初,满州八旗音佳氏族全部改姓汉姓殷,并与当地的汉人混居同化,成为东北地区的汉族)。     

“殷”字作为氏族名、地名、朝代名、姓氏名,因而,形成了“殷人”(或“居殷地之人”)、“商族”、“殷商后裔”(或“商裔”)和殷姓(或“殷氏”)四个既有联系又内涵不同的概念(注:先秦时期,姓氏有别,秦汉以后,姓、氏混称合一,故今天“殷氏”的概念与“殷姓”的概念等同)。本文试图阐述之。

 一、关于“殷人”(或“居殷地之人”)的概念:

古时殷、衣、依三个字是通用的。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形成的十二个古姓中,有“依”姓。古时依氏族就是衣氏族或殷氏族,它是一支善于跳旋转舞的氏族,后人称该氏族为“殷人”。所居之地称“殷”。商朝盘庚时,由山东曲阜迁都于殷地。这个“殷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就在今“殷墟”一带(今河南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一带)。殷地南边所面临的河叫“殷水”(溵水),在今河南商水县东。据汉代史游《姓氏急救篇》的“姓字注”所说,颖川(颖河)的一条支流叫殷水,住在那儿的人以水名为姓氏。殷水是因“殷人”而得名还是“殷人”以水名而得姓?居住在殷水流域的殷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殷水是古颖河的一条支流,目前殷水这条河流的名称已经不存在了,但河南商水县的地名应该可以证明,这条河流就在古代陈州(陈郡)境内,而颖河正是从今天紧邻商水县的周口市折向西南,汇入淮河。史传,从殷商的祖先王亥、上甲微开始,商族迁徙和活动的范围就已在这殷水流域了,商高宗武丁的坟墓就在那里。因此说殷水因殷人居住而得名倒是可信的,汉代史游《姓氏急救篇》所说殷姓的一支是因水名而得姓未必是可信的。还有一个反证是,历史上不仅这里,而且全国也没有一位殷姓人士自称是由殷水得姓的。因此从北之安阳到南之殷水这一带才是殷人、依人、衣人最早的活动地。考古今地理可知,安阳殷墟在今河南的北部,而古殷水地域在今河南的中部。古殷水发源于伏牛山区的鲁山境内,流经平顶山、漯河、周口,在今安徽境内汇入颍河,为淮河的支流。古殷水流域与安阳殷墟二者直线相距约三百公里。由此我们大体上可做出下列判断:古之殷地大约相当于西依太行山、北隔漳河(漳河是现在河南安阳和河北邯郸的分界线,卫河支流)南至殷水而黄河贯中的一块区域,也就是古之中原的中心地带,而今安阳之“殷墟”一带当时则可能是这一区域未受黄水泛滥的经济文化中心,所以盘庚才迁都于此。这里有几个问题还是需要进行考古学研究的:

① 殷地是因殷氏族居住而得名还是殷氏族(殷人、依人、衣人)因居于殷地而得名?

② 盘庚迁都前居于殷地的殷氏族和契后之商族是属于同一氏族(或部落),还是臣服于商族统治的不同氏族(或部落)?

③ 今之殷姓或今之源于殷商的商族后裔各姓氏的先祖与盘庚迁都前居于殷地的殷氏族二者间有无直接的血缘关系(虽然从所见之各支殷氏宗谱中从没有见到奉盘庚迁都前居于殷地的殷氏族为先祖的)?

二、关于“商族”的概念:

据传,约到了虞舜二十年(约公元前2260年),虞舜指派司徒禹去治水,又派契、后稷帮助禹治水,十三年后,禹总算治好了水患。契因功封于商(今陜西省商县,地处商山、洛水一带),赐子姓。此外,虞舜又命契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现今的教育部部长)。因之,契既治理商国,又在虞舜的“中央政府”做掌管教育的大官-----司徒。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国。后来,契子孙繁衍为商族。因此,商族子姓并奉契为始祖。商君传至十四世成汤,灭夏桀而建立商朝注:关于商族起源,现有多说,如“陕西商县说”、“河北说”、“东北说”、“晋南说”、“环渤海沿岸说”、“豫东鲁西说”等,本文暂取《史记》中的“陕西商县说”)。汤后,商都屡迁(商朝屡迁都的原因,也有多说,略)。传至盘庚,迁都殷地,史称殷商(以后,商都再没有迁过),直至武王伐纣,商亡。纵观商族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商族始祖契至成汤灭夏桀这一段时期史称先商时期,又叫商族的先公时期;自成汤至帝辛纣这一段时期是商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史称殷商时期,又叫商族的先王时期。

三、关于“殷商后裔”或“商裔”的概念:

中国先秦以前的古姓,传说中,除太皞风姓、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少昊赢姓、皋陶偃姓、夏禹姒姓、殷商子姓、周人姬姓外,上古时期还有“祝融八姓”和“黄帝之后十二姓”之说。祝融八姓是:己、董、彭、秃、妘、曹、斟、芈。“黄帝之后十二姓”是:姬、酉、祁、巳(“巳”亦作“己”与祝融八姓通)、滕、箴、任、荀、僖、姞、儇、衣(《国语·晋语四》中“衣”误作“依”)。中国先秦古姓到底有多少,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南宋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以姓为氏”条下列出二十七个古姓;明末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三“姓”条下列出二十二个古姓;清初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记》中列出二十一个古姓。现代青年学者张淑一在其《先秦姓氏制度考察》一书中列出三十四个古姓。

除了少数古姓以外,现今中国的众多姓氏都是由这少数古姓分化而来。分化的时间大约起自西周的大分封而终于春秋战国时。到秦汉这些众多的姓氏已经基本稳定形成了。分化的过程大致是这样,先由古姓分化出“别贵贱”的许多“氏”,到后来姓、氏合一混称以后,就自然形成众多的姓。据现代学者张淑一研究,先秦古姓分化出“氏”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十种:①以国为氏,如殷氏、齐氏、鲁氏、宋氏、卫氏等;②以邑为氏,即以封地为氏,如赵、韩、魏、吕等;③以字为氏,就是以先秦男子的字为氏,如孟氏、叔孙氏、季氏、罕氏、驷氏等;④以官为氏,即直接以先祖或本人担任职官的名称为氏,或以担任职官管辖的事务为氏,如中行氏、尉氏、衅氏、屠氏等;⑤以祖先之名为氏,不过这相对较少,因为古人是忌讳先祖之名的;⑥以居地为氏,如东门氏、雍门氏等;⑦以溢为氏,就是以天子或诸侯死后的溢称作为其遗族的名号;⑧以爵为氏,就是天子或诸侯的子孙以所出之君的爵称为氏;⑨以身分为氏,就是天子或诸侯的子孙之子孙以其先祖的身分为氏;⑩复合氏,指包含两个以上意义的氏,其中有些后来转化成复姓。

所谓“殷商后裔”或“商裔”就是指以契为始祖的源于子姓的各姓氏,据不完全统计,现今的“商裔”至少有一百多个姓氏,如殷氏、宋氏、孔氏等,现今的“商裔”在全国人口中占有可观的比例。

四、关于“殷姓”或“殷氏”的概念,殷姓的起源:

自秦汉姓、氏合一以后,殷姓即殷氏。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新著《中华姓氏 河南寻根》(中州古籍出版社 郑州 2009年3月第1版)第三卷第859—872页间对殷氏的起源、播迁、古今名人、祖地新貌、遗迹名胜等有较详尽的考证。读者可自行参阅。总之,据该书考证,是殷商亡国后,才有了殷姓。从目前已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铭文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中,商代人称自己的王朝为商,还没有发现商代人自称为殷的资料,周灭商后,商朝和商裔才被称为殷。周人在灭商之前,一直是商朝的藩属,一直自称“小邦周”,称商朝为“大邑商”或“天邑商”,周人在取得政权以后,当然愿意以地名代称前朝。同时,商裔在亡国后,特别是在武庚禄父复国失败以后,被迫从殷地故国迁往他乡,故地自称可以作为一种永久的纪念,这可能就是部分商王室后裔也愿意称自己的始祖为殷契,称先朝为殷商,称自己为殷姓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殷商王室中的那一支或哪些支还是全体都为怀念故国,以国为姓呢?从目前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全体殷商王室后裔都以殷为姓显然是不对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新著《中华姓氏 河南寻根》一书中认为殷商王室后裔中有三支以殷为姓:

① 殷侯武庚禄父复国失败被诛后“殷侯武庚禄父后裔为不忘祖,以祖先封号为氏,称‘殷氏’(这一支脉因属于契后代帝胄中的‘大宗’,其后来迁居陈郡长平的一支,东汉以后被列为士族)。”[笔者特别注解:此处双引号连同所含括号中引用的内容:“殷侯武庚-------‘殷氏’(这一支-----------被列为士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新著《中华姓氏河南寻根》一书中的原文,请各位管理员在给本文润色时,勿要改动]。

② 微子被封于宋,逝后,其弟微仲衍继之。他们兄弟二人的后裔也有不少人成为“殷氏”。

③ 箕子被封于朝鲜,其后裔也有不少人成为“殷氏”,今朝鲜的殷姓恐与此相关。

当然河南社科院此说也有与考古发现相矛盾的地方。河南社科院认为后来殷姓最出类拔萃的一支-----陈郡长平殷氏是武庚禄父之后,这与几年前出土的陈郡长平殷氏殷仲容、颜颀合葬墓的墓志铭并序的记载是矛盾的,因为从殷仲容墓志铭文可看出,唐时,长平殷氏自己是认为他们一支是微子的后人,而不是武庚禄父的后人几年前在西安市南郊、唐长安城遗址西南部出土的初唐(武周)时殷仲容、颜颀合葬墓的墓志铭并序明载“夫殷氏之先盖微子之后也,…….府君讳仲容字元凯即陈郡长平人也,曾祖英童,….,祖闻礼,….父令名” (详见:唐殷仲容夫妇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2007年 05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报道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