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江东乡近年复修的四座宗祠

热度0票  浏览1252次 时间:2013年6月28日 12:58

二、 留村殷氏宗祠

留村隶镇江新区丁岗镇管辖,该村殷姓居多,村东有殷氏宗祠。谱载该祠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70年前后),并取堂名为“伦叙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原地扩建,咸丰十年(1860)兵燹被毁,同治十年(1871)重建,并利用祠产办起学堂,直至解放。1967年文革初期,遭严重破坏,1977年又遭强“龙卷风”袭击,祠屋基本全毁。2003年4月,南京族人殷寿源等,心系乡梓,念祖思宗,倡议并出资80余万元,请专家按原貌进行设计,进行重建,于2004年8月竣工。新建成的宗祠仍为校祠并用,前后两进,座北朝南,前进五间平房,高大宽敞,朴素典雅,门堂东墙立有“重建留村殷氏宗祠碑记”刻石,中为天井,天井两侧,改厢为廊,可直接正厅。正厅三大间,正中后延建有舞台,舞台两侧抱柱楹联为:

“源远流长诗礼写春秋,英才荟萃贤达谱华章”。正厅两侧为厢,入厢有户,前有庭院,植以翠竹。2007年秋,学校撤并,为村委会所用.大厅成为村民活动中心。同年12月,该祠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 葛村解氏宗祠

葛村亦隶丁岗镇,与留村南北相距1公里。葛村以解姓为多,村中心区有“解氏宗祠”。谱载解氏始祖解寿辉,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自山东滋阳县葛村南渡而来,为不忘故土,遂将原村名“蓝野”(又名马家岗)改称葛村。解氏宗祠初建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清乾隆十六年(1752)重修,并立“解氏宗祠重修碑记”,至今保存完好。

新中国成立后解祠直为葛村小学所用,1984年曾拆除宗祠第二进和厢房,重建七间二层教学楼。后进因危房大部被拆,前进经护修后为鞋厂所用,宗祠已面目全非。2006年5月,经族人解宪荣,解雷,解怀相等倡议,同时募集资金,制定复修方案,于6月动工,拆除教学楼和鞋厂厂房,全部按原貌设计重建。同年8月完成祠堂正厅和祖堂,经申报批准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接着整修门堂和第二进,至2009年底复建基本竣工,共建祠舍49.5间,着手内部设施完善。

新复修的解氏宗祠,仍为座北朝南,梯进式,占地235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祠门两侧为一对石鼓,高1.3米,头进上悬“榜眼及第”竖匾,为清光绪年间御赐“武榜眼”解兆鼎的荣誉匾额。祠门彩绘门神画像, 

天花板上画有五爪蟠龙于云端,形象生动。门堂两侧各为三间,东为“松竹室”西为“翰墨苑”。

二进为七间轩廊,中三间为高槛义门,中门上亦绘有门神,两侧各为两间,辟为办公用房。

从二进穿过236平方米板石铺地的天井,再拾級而上为70多平方米的阅台,三面有12个狮头石柱组成的石栏杆.天井两侧各有6间厢房,为各分祠祭祖室。阅台后即为正厅,梁柱全为楠木结构,高大宽敞,厅内高悬“彝伦筱叙”、“奕世恩荣”、“南畿保障”等七方匾额,气势非凡。六盏大宫灯分挂两边横梁上,八盏小宫灯一排挂在前廊上,古朴庄重,灿烂光华。两侧抱柱均刻有楹联。 

过正厅屏门,穿天井,步台阶,进入第四进祖堂,亦为七间楠木结构平房,前沿上悬“乐善好施”匾额,两侧抱柱楹联为:“姓显滋阳共仰诗书世泽,文开晋水永传阀阅家声”。祭堂正中按放清“武榜眼”解兆鼎半身雕像。上悬“滋阳分派”匾额,两侧抱柱亦刻有楹联。祭堂筑有灵台,按放灵牌。两侧各有两间展室,前有庭院,植有腊梅、天竺、牡丹等名贵花木,东舍为解氏展室,西舍为复修宗祠展室。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