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开拓新时代的家谱学的研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   发布者:章人英
热度0票  浏览919次 时间:2016年7月09日 08:29

怎样开拓新时代的家谱学的研究

百岁老人 章人英亲笔

一.我与家谱文化

关于家谱,作为中华民族的民间习俗,可称家喻户晓;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来研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常州市人文荟萃,对家谱文化研究,自古以来有着深厚的基础,驰名全国。线对这方面认识浅薄,在各位乡贤父老来谈这个课题,真是班门弄斧。今天抱着登门请教的态度,来谈谈不成熟的意见,聆听名位的教益。

我在年幼的时代,看到很多村落取名“赵家庄”、“李家村”、“徐家桥”,聚族而居,每个村落有百户左右的人家,几乎都有一个祠堂,祠內供奉祖先牌位,每年清明、腊月有居民前来瞻拜外,平时常年关门,常常引起童年的好奇。我家章氏宗祠设在常州戚墅堰芳渚钲,记得我的青少年时期,父亲是当时的族长,主编过解放前最后一部的章氏家谱,编印工作在我家中进行,用木刻编排,在家父的教诲下,开始对家谱有朦胧的认识。进入大学,我攻读的是社会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教材大部是欧美学者的理论,尚未能用之于国内社会的研究。记得教师谈到“个案研究”、“社区调查”时,曾举例国外对家族文化也相当重视,(英文名为“familytree"),他们把几位对社会有影响作典型调查,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G. P. M u r d oc k )认为家族是具有相同亲属关系的共同祖先的一群人。1935年春节,我在我的业师吴泽霖博士的指导下,曾带领过十几位同学去苏州望亭作社区研究,主要内容是针对当地居民在春节中靡费生活的调查。著名学者费孝通也曾在他的家乡江村实地调查,写了一本《乡土中国》。但真正用社会学观点分析中国家谱文化的学者,只有听到乡贤吕思勉在1934来我校做了一次有关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讲座时,曾提到宗族与宗族文化的重要性,当时有同学对他的论点还持有不同的看法。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左”的思想干扰下,尤其是经过“文革”,家谱的研究己成为禁区,我家中藏有一部章氏家谱,被红卫兵发现,遭到一次批斗。现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家谱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己引起社会上有识之士普遍的重视,一致认为它是扎根民间的一门中华民族的原始文化,尤其在故乡常州,得风气之先,我以一个百岁老人,想不到在我有生之年,今天尚能亲来故乡,与各位共同探讨家谱文化,领略家乡父老对倡导家谱文化的丰硕成果,深深地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无尚的光荣。

二.家庭解体,是导致社会失序的损失

研究家谱文化,从社会学的观点看,必须对家庭的面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恩格斯在其《家庭、国家与私有制》的一部经典著作中,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他认为人类有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才真正进入文明社会。中国号称有五千年的光荣的历史,但从史实记载,农耕文明,大概在殷商时代开始,家谱文化也可能在这个时期正式运作。关于这方面的学识,今天在座各位都是专家,我不敢妄自菲薄。我所讲的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严重失控,主要由于家庭结构的分崩离析,家庭功能己失去协调和约束作用,家庭成员关系发生中断,家庭结构己呈现一种解体的状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社会解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正本清源,提倡家谱文化,未始不是一个贤良对策。

一个人从生物人通过家庭的初步社会化而成为社会人,家庭是第一所儿童乐园,是人格的养成所,是行为规范的传习所。家庭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有着主要的功能。儒家思想提出的修、齐、治、平的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长期处在农耕文明时代,人民过着靠天吃饭、自足自给、安贫乐道、伦常敦睦的生活,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篇《归去来兮》名作,正是当时人们向往的优游自得的生活写照。直至十九世纪进入工业社会,中国的家庭结构受到严重的冲击,社会秩序的混乱,几乎面临社会失控而呈现社会解组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青少年缺乏关爱和教化,致犯罪问题急剧的增长;(2)老年人没有得到社会上应有的敬爱,在日常生活中乏人照管而产生的种种养老问题;(3)由于草率婚姻及夫妻为了工作长期分居两地导致离婚率节节攀升;......在这种人情冷漠、世风浮躁的情况下,家谱文化的重振,这不仅是为了稳定当前社会的秩序,改善社会浮躁风气,更重要的是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扬社会正能量,泽惠当代,功垂千秋。为什么常州是一个现代的文明城市,在全国得风气之先,主要由于在座的各位发挥着添砖加瓦的作用,我今天才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三.怎样开拓新时代的家谱文化的研究

近三年来,我和几位友人合编了三本有关弘扬华夏文明的书。今天我来常州,不是用笔杆而是用行动仍在编写华夏文明的篇章。因为家谱是研究华夏文明的第一手资料,是寻根问祖的不可缺少的文献,是中华民族发展中特有的文化现象。但家谱文化的研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社会功能。今天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改变思维,放眼世界,将数千年的优良传统文化,不仅为子孙后代,并要为全人类作出贡献。     

家谱是记载着同祖共宗血缘关系的本族世系的事迹,蕴含着人文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关理论,尤其是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遗传学关系更密。家庭组织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组成家庭的是人,人的体质特征和创造的文化特征又是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在现代特别重视的人口优生、遗传基因等,又关系遗传学研究的课题。开拓新时代的家谱文化的研究,不能单纯的凭借有一套记述氏族世系的图籍方式,而因导用多学科多视角的科学方法,丰富家谱文化研究内容。对此我是一位老童生,生到老,学到老,这次前来登门请教,也是我一贯提倡的“老有好学”的宿愿。

最后,我提出四个问题与各位共同商讨

第一,祖先崇拜的问题。提倡家谱文化,避免不了关于祠堂的存废问题。一般人认为祠堂是推行祖先崇拜的一种封建传统的陈腐观念,应坚决予以废除,但另一方,去基督教倡导的礼拜堂膜拜的人越来越多,又认为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对这一现象,各位怎样想法?

第二,过去是父系社会、父权家庭,家谱中以男性为主,女性只是一种陪称物,甚至在家谱中只有一个姓氏而没有名字。现在己是平权社会,生育一胎化,女子作为家主也是普遍现象,我认为新时代的家谱应把男女一视同仁。各位怎样看法?

第三,修编家谱,过去用纸质木刻本,成本很高,现在为了普及,是否可以采用电子版,甚至安插一些祖先的图象及讲话等的先进技术,使我们对于逝去的先辈真正做到“音容宛在”。在清明时可避免上坟祭祀,这点各位对此怎样想法?

第四.对于“孝”道,它是代表中华民族中最具有价值观的独特的文化,稳定社会秩序,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改进优良的道德风尚,具有不可代替的功能。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孝受到最大的冲击,但提倡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曾说“把家庭的孝悌扩展到全社会的发展......达到人人亲其亲“,可见孝没有被一棍子打死。时代的不同,孝的观念及方式也应有所改变。(如大孝尊亲,无后为大)孝可使人类文化一代一代的相传,这在家谱文化中有所体现,孝更是子女对父母与祖先生命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提倡人类生命共同体,这里就蕴含着生命延续的意义。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提倡孝道可使民风淳朴敦厚,达到人人亲其所亲、爱其所爱,详和安康的思想境界,这时一切社会问题都可得到迎刃而解了。

                                                                            2016年7月6日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