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殷、殷商辨

热度0票  浏览2172次 时间:2013年7月22日 07:03

 殷商

----兼论成汤代夏后的国号称殷不称商  

【编者又按】本文发表于网上后,又见到了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为了解决孔子、孟子、司马迁和许多传世文献屡称“殷”和甲骨卜辞殷商王或贞人常自称“商”的矛盾,提出“商是本号,殷是别号;商是自称,殷是他称”的折衷观点。为了说明这种观点也是不真的,在文中又增加部分文字。后增加的部分,一律为蓝色字标出,以利读过本文的网友补读。

殷作斌 2013-7-9名 于江苏淮安

 

【编者按】:殷商-----兼论成汤代夏后的国号称殷不称商》一文,是计划编写的殷商史志或殷氏简史的开篇之作。对于研究殷商后裔姓氏史和正在编写族谱的网友和宗亲来说,弄清“殷商”这三个历史概念极为重要。现将其先在网上发表,满足部分宗亲之急需,供他们在编族谱写谱序时作参考。如果有支派愿意将本文收进新谱传世,本人感谢不尽!

                

          殷作斌  2013-7-3  于江苏淮安        

 

 引言(摘要)

 

”、“”、“殷商”是三个含义不同、存在时间跨度也不同的历史概念,古今史家多有混淆。到目前为止,唯有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和港台以李定一教授为代表的史学大师们能正确辨之。在成汤代夏前,“”既是族名,指商族始祖子契的后裔,又是夏的诸侯国商侯的邦国名。对此,史无争论。但成汤代夏后的是否仍是族名国名,学界有不同认识。笔者认为,正如港台史学泰斗李定一教授所言,成汤代夏后,已改国号为。此时,作为国名的“”虽已废弃不用,但作为族名的“”的功能却大大增多,且其政治功能明显地高于其血统功能。

是朝代名,特指商族始祖子契的十三世孙成汤(子代夏建立的多民族国家殷王朝。成汤代夏以后,国名虽称殷不称商但商仍是政权、族权、神权三权合一的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凡是王权集结之处皆仍称而不称,如天下共主天子自称商王、统治中心王畿称、王都称、宗庙和祭祀场所称大邑商天邑商等(这些均已为卜辞所印证),以彰显祖宗的功德和商族统治其他各族的权威。作为国号的只在处理全天下政务和外交场合下使用(如召集方国邦君会盟、昭告、以天下共主名义征讨反叛者、与友邦结盟或建立友好关系等),在其它场合均仍用商不用殷。这是族权、神权、政权集于(商)一身的殷王朝的必然现象,不似我们现在这样,一旦国名定了,就天天用、年年用,时时刻刻用。这就是卜辞中“”字频频出现而作为国号的“”字反而罕见的原因,这也正是一些学者误以为成汤代夏后国号仍为“商”的原因。因此,成汤代夏立国的国号叫还是叫,在卜辞中无法辨别。卜辞中“”字出现的频度比“”字高得多,这些“”字既可解读为增强了的名政治功能,也可解读为国名的功能。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将传世文献与卜辞结合起来考察。

殷商”这个名称出现于成汤代夏立国以后,殷商合称的最初含义是泛指商族和商族人建立的王朝其政治含义高于血统含义。殷亡以后,“殷商”一词,则成为商族及其后裔的专用指代词,称殷商族殷商后裔其始祖子契也常被称为商契殷契或简称为此时,“殷商”这一名称的政治含义丧失只剩有血统含义。殷亡后,“殷商”一词成为商族及其后裔的专用指代词很容易在殷商后裔各姓氏的族谱中获得证明。笔者查阅了许多殷商后裔的族谱,几乎均称自己为殷商后裔殷商后人,很少有单称商后裔的。

其实,商、殷、殷商这三个不同的历史概念很容易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诗经》《尚书》等先秦文献中梳理出来,只是历代史家受习惯势力左右未能正确梳理而已。现据古今文献,结合殷墟的地下发现,梳理如下,乞专家指教。

第一节  现状

中国历史上继夏代之后存在时间长达600年左右的王朝,大陆学者惯称为商代,港台的一些著名学者则惯称为殷代。近年,宋镇豪先生主编的记述这一王朝真实存在的十一卷本巨著、新体例断代史,即冠名为《商代史》。港台权威学者、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李定一教授则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称之为“殷代”,主张将“习称的夏商周三代应该改为夏殷周才符合史实。但也有些学者主张殷商合称,将记载这一时期的历史称为“殷商史”,如胡厚宣、胡振宇父子合著的《殷商史》开篇就设“专节” 讨论《殷商朝代之名称》。胡氏父子认为“上古时代的君王均以其国都所在的地名作为国号而不像后世的君主是用国都地名以外的美称来作为国号。

  殷代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甲骨文字的出土,殷墟发掘的成功,使《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记载的许多史事得以印证,殷王朝及其史事已被证明为中国历史上的真实存在,殷代史已是中国古代的信史(严格地说,甲骨学周祭制度的发现,已将殷商族的信史前推至子契的七世孙上甲微时期)。

    王朝为殷商族始祖子契的十三世孙成汤(子革夏命所建,终于子契的二十九世孙帝辛(纣子受)。历十七世三十一王此从《史记》,据卜辞周祭制度的祀典研究,享受天子祭祀待遇的实为十七世二十九王,于公元前1046为周武王姬发所灭。,又作,古作xiè)。又称商契殷契,世称玄王。传说,为帝喾次妃有娀氏女简狄所生,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主持教化人民,封于,赐姓,后宅居于蕃(从《世本》),为商族或殷商族之始祖。殷商作为一个朝代,于三千多年前就已灭亡,作为一个种族,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一个人口过亿的庞大姓氏族群。据历代姓氏学家的研究,由殷商子姓衍生出来的姓氏已近200个,其中见于《世本八种•秦嘉谟辑补本•氏姓篇》源于子姓的殷商后裔殷、时、来、宋、空同、黎、北旄、目夷八大族就有116个姓氏(子姓的三级衍生姓氏)。其一级姓氏“子姓”条注有“左传隐元年正义引世本云子姓:殷、时、来、宋、空同、黎、北髦、目夷、萧。此世本原文也”。并在一级姓氏子姓”条目左侧列出其八大族(二级衍生姓氏):殷、时、来、宋、空同、黎、北旄、目夷”。又在每一族(二级衍生姓氏)条目下再列出由其衍生的三级姓氏(氏)和。每一个氏(三级衍生姓氏)得氏渊源。例如一级姓氏“子姓”的八大族中第一大族为“”族,属于“”族的共有22个“”(三级衍生姓氏):“殷氏、衣氏、汤氏、乙氏、甲氏、沃氏、稚氏、梅氏、祖氏、武氏、邓氏、权氏、堂阳氏、郝氏、王氏(比干王)、孙氏、林氏、箕氏、李氏(箕子李)、鲜于氏、鲜氏、禄氏”。在每一个“(三级衍生姓氏)条目下又分别记有其得氏渊源例如在“子姓族•殷氏”条目下记有“殷氏以国为氏。汤国号也。二十四代、三十四王、六百二十九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在“子姓族•衣氏”条目下记有“衣氏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在“子姓族•汤氏”条目下记有“汤氏殷汤之后也以諡为氏。”在“子姓族•邓氏”条目下记有“邓氏殷王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因氏焉。” 在“子姓族•林氏”条目下记有“林氏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害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 在“子姓族•微氏”条目下记有“微氏殷有微子微仲微国名为氏鲁有微虎。”在“子姓族•宋氏”条目下记有“宋氏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周封于宋遂以国为氏。” 在“子姓族•孔氏”条目下记有“孔氏宋愍公生弗父何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等。《世本八种•秦嘉谟辑补本•氏姓篇》除了列出上述的“子姓族”的22个姓氏外,还分别列出“子姓族”的1个姓氏:“时氏”。“子姓族”的1个姓氏“来氏”。“子姓族”的85个姓氏:“微氏、衍氏、宋氏、南宫氏、孔氏、正氏、邹氏、白马氏、经氏、祝其氏、华氏、督氏、幹献氏、耦氏、所氏、季老氏、事父氏、皇甫氏、戴氏、乐氏、司城氏、右师(司)氏、桐门氏、老氏、老成氏、鱼氏、左师氏、鱼孙氏、耏氏、艾氏、雍氏、鄐氏、鸱夷氏、中野氏、不夷氏、冀氏、牛氏、仇氏、武氏、宣氏、穆氏、罔氏、朝氏、庄氏、仲氏、右师氏、勃氏、氏、三伉氏、王夫氏、徵氏、郑氏、鳞氏、桓氏、臧氏、荡氏、虺氏、泥氏、向氏、合氏、氏、围氏、既氏、氏、氏、戎氏、贾氏、尾氏、巳氏、成氏、边氏、桓氏、司马氏、公朱氏、东氏、西氏、西鉏氏、子革氏、甫爽氏、褚氏、石氏、褚师氏、薄氏、木门氏、朱氏”。“子姓空同族”的1个姓氏:“空同氏”。“子姓族”的1个姓氏:“黎氏”。“子姓北旄族”的2个姓氏:“北旄氏、髦氏”。“子姓目夷族”的3个姓氏:“墨夷氏、目夷氏、萧氏”。

子契封于,以地名立族,其后裔称“”族,史无争论。但成汤代夏后的商族国号究竟是”,”,还是殷商”?三千多年来的不同声音还是不绝于耳。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不称商,为众所周知。因为司马迁认定盘庚所迁之就是复居成汤之故居”,后世史家多视此为圭臬,认为司马迁的考证是成汤代夏的国号为之铁证。其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对此说得最明确:“子姓成汤国号也。”但也有学者认为成汤代夏立国的国号本为,到盘庚迁都至殷以后才改国号为,两者合称之为殷商。此说以魏晋间人皇甫谧为代表,他在《帝王世纪》中说“帝盘庚徒都,始改。明代许诰的《通鉴纲目前编》也持此说。皇甫谧说在学术界虽不是主流,但在民间影响很大。民间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几乎都认为商代只是在盘庚迁殷以后才叫殷。笔者看了民间的许多殷商后裔家谱序,几乎都持此说,足见皇甫谧说在民间的影响之大。但今天大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与皇甫谧说不同。今天大陆学术界的多数学者认为,即使在盘庚迁殷以后,当朝时人仍以“”为国号,“”只是后朝对前朝的称谓。因为,在以前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专家们未在甲骨文中释出“”字,而“”字却出现过很多次,而专家们又未能正确解读甲骨文中“”字频频出现的原因,所以中国大陆的不少史家认为成汤代夏后的国号为不为,即使在盘庚迁殷以后,当朝时人仍以“商”称呼自己,“殷”则是商朝核心疆域外面的人对当朝的称谓,特别是灭商以后的周人对前朝的称谓。后来随着于省吾等人在甲骨文中释出“殷”字,虽有不少专家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但主流学者还是坚持原来的看法。这就是宋镇豪主编的十一卷本《商代史》不叫“殷代史”的原因 。可是港台地区权威学者的看法却与此大相径庭。例如,港台地区史学泰斗李定一教授在他的中华史纲》里就说:成汤代桀而称天子后当天子前的封号商已不用商成为供奉祖先的宗庙所在地大邑商’,是地名而国号为殷盘庚以前《史记》对之均称殷殷道衰’、‘殷复兴’、‘殷复衰’、‘殷衰等凡四见。《史记殷本纪》更是国号是殷不是商的铁证。盘庚即位前已是诸侯莫朝’,盘庚乃由河北迁回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可见盘庚是回到殷殷是故都一般所谓盘庚迁殷始国号殷实误事实上商是始封的小地方的名称商汤成天子后,‘大邑商只用之为宗庙所在地而已有的史学家说殷商就是指住在殷地方的商人也说得通习称的夏商周三代应该改为夏殷周才符合史实。”

   

大陆有些史家也意识到了解决成汤代夏后国号是商是殷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等早在1999年就提出“名号不是小事,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问题。但他们为了解决孔子、孟子、司马迁和许多传世文献屡称“殷”和甲骨卜辞殷商王或贞人常自称“商”的矛盾,提出“商是本号,殷是别号;商是自称,殷是他称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未弄明白卜辞中“”字频频出现而作为国号的“”字反而罕见的原因。

 

本节注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镇豪主编《商代史》1版全十一卷于20107月至20117月陆续出齐。《商代史》,各卷书名、出版时间和主笔学者分别为:卷一《商代史论纲》2011.07卷七《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2010.10宋镇豪卷二《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徵》2010.12韩江苏江林昌卷三《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2010.11卷五《商代都邑》2010.07王震中卷四《商代国家与社会》2011.04王宇信徐义华卷六《商代经济与科技》2010.10杨升南马季凡卷八《商代宗教祭祀》2010.10常玉芝卷九《商代战争与军制》2010.11罗琨卷十《商代地理与方国》2010.10孙亚冰林欢卷十一《殷遗与殷鉴》2011.07宫长为徐义华。(共13人主笔参编)

李定一著《中华史纲》19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或同书,大陆横排新版,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4月第1版,第20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月第1版。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汉】宋衷注,【清】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中华书局,20088月第1版,北京。

见《太平御览》卷八三。

【明】许诰《通鉴纲目前编》就将殷代阳甲以前的王称作商王,而将盘庚以后的王称作殷王。

南大历史系教授胡阿祥《商国号考说》,文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NO.4.1999。近几年来,他在登央视百家讲坛《说国号》节目中更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