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作斌站长答盐城射阳殷松之宗亲问

热度8票  浏览960次 时间:2012年3月13日 01:44

站长答盐城射阳殷松之宗亲

 

殷松之宗亲:

您好!您发来的信息,我已经收到。现作初步答复如下,仅供参考,如果方便的话,欢迎携老谱来淮阴我处作进一步研讨:

(一)从您提供的“老谱注:始祖由前明从姑苏冒门(应是阊门----殷作斌注)出迁淮阴之尾闾,即黄浦镇射湖西岸小沙河北”,以及您本人为“之”之辈(17世)推算,贵支一世祖惠远公与我海州朐阳殷氏(汝南郡---德一堂)一世祖聪公都是江南殷氏后裔。是在明初至明中经苏州阊门移民点受朱明移民国策所逼,被迫由富庶的江南迁到荒无人烟的苏北的。迁移时间也应大体上差不多。所不同的仅是朐阳殷氏始祖聪公始迁地为海州西南郊的朐阳一带(今连云港海州区朐山之南,传到五世时又南迁涟水),而贵支始祖惠远公始迁地则为“淮阴之尾闾,即黄浦镇射湖西岸小沙河北”。黄浦镇就是今天阜宁县的县城,黄浦镇又叫庙湾。明朝前是今射阳河的出海口,那时的海岸线在云梯关、黄浦镇至盐城城东一带(今盐城主城区城东不到1公里就是海边了)。宋朝时的海岸线走向与范公堤一致,范仲淹9891052)倡筑的防海堤大体上与今204国道一致(204国道原是由范公堤改造而成的)。现在的滨海县城那时还是一片汪洋。与此同时,还有灌云---沭阳殷氏一世祖凤先公(汝南郡三仁堂)是在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由苏州阊门迁海州、沭阳一带的殷家口定居的。另今阜宁黄浦殷氏一世祖乔公(汝南郡竹报堂)原籍海州殷家口(殷家四庄),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因遭特大水灾不得已携眷迁居庙湾定居(即今阜宁县城阜城镇城南,阜城镇古称黄浦,宋、明时改称庙湾,这也是该支殷氏叫黄浦殷氏的缘由)。还有经苏州阊门迫迁今洪泽湖底四洲的殷氏等等。所有这些经苏州阊门北迁苏北的殷氏记载说明现在苏北的大多数殷氏和苏北的其他各姓一样,多是在明初或明中经苏州阊门移民点迫迁苏北的。

(二)在明朝经苏州阊门迁移至苏北的各支殷氏都是江南殷氏,他们的先祖都是中原(河南)陈郡长平殷氏在东汉,特别是两晋间五胡乱华时,侨居江南的。到了大明建国前(元末),苏州地区为义军张士诚所盘踞。朱元璋久攻不下。所以朱明恨透了支持义军张士诚的江南富户,这是朱明建国后大比江南富户被迫迁江北的最初原因。那时移居江北的殷氏也概此。但被迫迁移的,多是城镇工商业人口,农村富户则大多躲过了此次刼难。因此在现在的苏南,特别是镇江及其周边地区,仍有大量的殷氏人口。

(三)经考证,现在居住在镇江及其周边地区的苏南殷氏多数是两宋间官至右武大夫的秩公(字秉常,1099-1167)之后。据明一品大员正茂公(1513-1192)考证,秩公为唐司空侑公(767-838)之21代祖东汉谏议大夫封公(字建之)之后。这就是该支后裔自称“东汉世家”的原由。不过自清代起,也有不少人不同意正茂公的考证。因为侑公之21代祖东汉谏议大夫是否名封字建之还是直接证据不多的历史悬案。

(四)不管两宋间的秩公是否是中原陈郡长平殷氏在东汉时移居江南的后代还是在两晋间五胡乱华时移居江南的后代,总之,两宋间的秩公是中原陈郡长平殷氏南渡过江殷氏后裔是肯定的,明初至明中经苏州阊门移居苏北的殷氏是中原陈郡长平殷氏南渡后裔也是肯定的。但现在的苏北各支殷氏是否也是两宋间秩公的后代,暂时还找不到足够的证据。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为自两晋间,中原陈郡长平殷氏整体过江南渡侨居后,支脉很多,两宋间的秩公仅是其中一支而已。

(五)由于明朝是带着对义军张士诚部的仇恨迫迁江南五府富商户的,他们被驱赶到苏州阊门移民点以后,只履行个简单的手续就匆匆上路了。所以大多脱谱。这是目前苏北各支殷氏除了具有祖先来自苏州阊门的的世代传说外,没有一支具有一部可靠传世家谱的根本原因。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本着大家都是殷商王室后代和根据大支小支一律平等的原则,殷氏网主张苏北各支殷氏可根据各支各派的条件,自行独立建谱,就是以各支到苏北定居的始迁祖为支始祖,不要再去东攀西附。勉强攀附到别的大支脉中,反而会封锁后人继续研究的道路。

(六)考虑到你们只有几百户,如果独立建谱,内容太少,公开出版不易。特提出下列建议供参考:你们将老谱拿来,和我们共同研究,将你们独立建谱,放在将要公开出版的海州朐阳殷氏宗谱的后边。以利后世查考。条件是你们要动员族人捐助适量的版面费和预订一定数量的新谱册,每册预订金为100元人民币。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另外,请你们能告诉我贵支老谱中的郡望、堂号等。

 

 

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http://www.china-yinshang.com

中华殷氏网(http://10000xing.cn/x074/ 站长殷作斌2012-3-12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