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湖世德-攀辕堂殷氏三修族谱宏发大会上的讲话(正式稿)

热度0票  浏览627次 时间:2017年3月28日 19:33

金湖世德-攀辕堂殷氏三修族谱宏发大会上的讲话(正式稿)

 殷作斌201742日于金湖县金石阳光大酒店)

 

世德·攀辕堂殷氏各位宗亲代表:

各位来宾:

   你们好!我今天应之云宗亲邀请来到金湖,参加世德·攀辕堂殷氏三修族谱宏发大会,心情极为高兴。经过九年(从20081118日万家灯火酒店族人代表大会计起)的努力,你们的三修族谱终于成功了,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前几日,之云将你们的一部新谱赠我。我粗略浏览一下,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因为,我正在编写朐阳殷氏族谱,正愁怎么压缩内容编成便于收藏的便携式全一册、怎么编制世系人名索引以利读者像查字典那样快速检索谱中几万成员信息等问题。现在看到你们在新谱中本着“明世系、传家风”的新式家谱六字要求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工作,感到如获至宝、大为高兴,有你们这部家谱做蓝本作借鉴,一定会大大加快朐阳殷氏族谱的编纂进度。我觉得你们这部家谱,有以下四大特点,值得推广:

横排,符合今人的阅读习惯。

成员信息介绍简略,大大地缩短了篇幅。一扫旧式族谱内容繁琐,一部谱动辄十几本,甚至几十本的陋习。

世系记载真实,实事求是,没有攀龙附凤,造假,给祖宗戴高帽子等行为。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制主题内容索引,以(A(B)分别作为“世系图谱”与“世代牒记”代号,依世系先后,编制“人丁世系门房索引”。读者利用这些索引可以很方便地查阅谱中的各种信息。

下面,借你们宏发族谱的谱机会,我想简略地探讨一下应该怎么纂修现代家谱的问题。

中国是家谱大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编修家谱的传统。但进入现代民主社会后,传统纸质家谱(欧式谱和苏式谱等)的编法受到挑战,不得不让位给网络电子家谱。然而,网络电子家谱也有其普及和收藏的难度,目前的大多数人,还是钟情于纸质家谱。也就是说,在未来的50-100年内,纸质家谱还必然是家谱传承的主流。未来的纸质家谱是什么样的,它怎么与现代社会共谱家族的“人口爆炸”和家谱作用的改变相适应?这一直是许多人关心,但却鲜有人研究的问题。因为无人进行革新式的研究,所以各姓氏各支派在续修家谱时,多是沿用老谱的编写格式。在编写过程中才发现,沿用传统纸质家谱(欧式谱和苏式谱)的编法,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无法编制索引(像查字典那样快速检索谱中的人名及其世系)。在古代,因为同一共谱家族的在谱成员少,编制“家族树”式的世系结构信息,多浪费些空白纸面空间也无所谓,一本容不下,多编几本即可。这就是古代只有数千人的家族却往往编有一部十几册甚至几十册家谱的来由。而今天不一样了,古代数千人的共谱家族,现在已经繁衍成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共谱家族,若仍沿用传统的编谱方法和体例,过去的一部几十册规模的谱,便会扩大成一部上百册甚至几百册规模的谱(有些家族,一部谱已经堆满了整个房间)。如此庞大的家谱规模,既难编辑,又难收藏,更难公开出版问世(因为出版成本太高)。另外,古代的家谱多藏于密室(如收藏在族长家里或祠堂中),平时,只是家族中少数精于本族世系的人在查阅,一般族人是不看的,因此册数多少、是否能快速检索、是否要公开出版,都无所谓,甚至没有必要。实在出版不起,搞几部“手抄本”或印几十部“私印本”也可以。可是,现在不同了。随着旧社会家谱“依门阀选才取士”的社会政治功能的完全消失和新社会家谱“明世系、传家风”功能的进一步强化(传承家谱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利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修养),现代人们对家谱普及的呼声越来越大,每家拥有一部便于传世收藏的便携式家谱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家谱几乎和字典同样重要。因此,家谱的“世系记载真实化”、“便携化”、“可快速检索化”、“公开出版普及合法化”已经成为现代民主社会对每一部家谱的基本要求。依此“四化”要求,来审视现行的所有家谱,够格的几为凤毛麟角。

对我们中华殷氏而言,由于自殷商灭亡至秦末这将近一千年间,政治上受到打压,人口锐减,从殷商大族,沦为弱小族姓。入汉以后,殷姓受压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获得解放,但人口的繁衍力和殷人受压的心理状态没有太大的改变。以致于到西汉成帝时(公元前32-7年在位)皇帝下诏“寻求殷氏后裔”以受封专祀成汤时,竟无人敢应。我们的汉初祖先,因屡受打击,如惊弓之鸟,不敢承认自己是末代殷商王室之后。于是汉成帝只好采纳微官梅福的建议,因孔子也是殷人之后,改封孔子的直系传人为专祀成汤的殷侯。汉成帝于绥和二年(公元前8年)下与诏封孔子的14世孙孔吉为殷绍嘉侯,后来又进封为殷绍嘉公。西汉时,因陈郡长平殷氏始祖北地太守殷续有功于汉室,封爵汝南,殷氏才有唯一的郡望----汝南郡。后来陈郡长平殷氏始祖殷续后人传到晋殷羡、殷融兄弟俩时,据西汉戴圣所编并经东汉郑玄作注的《礼记·大学》的内容制订《汝南殷氏十一字家训》以后,中华殷氏才又获得自东汉至唐末的八百年中兴,再次跨进一流高门,成为影响朝野的政治力量。晋殷羡、殷融兄弟俩制订的《十一字家训》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十一字家训》是中华殷氏长久不衰、赖以传承至今的文化瑰宝和精神支柱。

由于周初至秦末这近千年间的受压,我们先祖连姓殷都是偷着姓的,哪敢言修谱,因此这段时期的世系无法考证。由于这特殊的历史背景,致族人现在分布全国,而不知互相的辈分。也就是说,从唐代开始,我们的先人早就梦想编一部全族统谱,用以解决全族各支派的世系关系问题,但因有两大障碍,无法实现。一是过去通讯不发达的空间障碍,致分布全国各地的族人互不了解,无法联系;二是人为造假障碍,各支修谱时,多有攀龙附凤的造假行为。我查阅过许多族谱,发现同一个殷姓历史名人往往被多支尊为自己的先祖。连祖宗都是假的了,搞全国全族统谱,当然是绝对没有希望的。那么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过去没有,但现在有了。现在由于网络通讯技术发达,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分居各省市的支派互相联系已经不成问题。现在搞统谱的主要障碍是人为造假。怎么解决人为造假的问题呢?我提出用“上不造假、下不遗漏”八字原则来解决,如果全国各支派都能按 “上不造假”原则编修好自己的支谱。到一、二百年以后,后世子孙将全国各支谱进行比对,从中找出互相的世系关系,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国统谱,当然是有希望的。那么又什么要提出“下不遗漏”原则呢?因为“上不造假”只能解决祖宗问题,只有“下不遗漏”才能解决后世问题。现在工业发达,外出打工引起的人口流动量空前巨大,且无规律可寻。在外结婚生子者比比皆是。一旦家谱记载有遗漏,后世再修谱时,便无法补记。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殷作斌 定稿于2017-3-28

TAG: 宏发 金湖 征求意见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