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朐阳殷氏内部进行一次族史教育的通知

热度0票  浏览1836次 时间:2016年4月13日 00:44

在朐阳殷氏内部进行一次族史教育的通知

 

【导读】

此文件虽然是要求朐阳殷氏积极分子必须学习的内部文件,但因为编写这些学习文件时,是从中华殷商全局考虑的 ,所以,它对朐阳殷氏以外的一般读者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对非朐阳殷氏的宗亲而言,可以从在下三方面受到启迪:

1)从文件(一)《中华殷氏起源和肇氏得姓史略》和文件(二)《朐阳殷氏迁徙史略》可以了解到到中华殷商后裔的祖根、中华殷氏的肇氏得姓过程。从中体会搞殷商兴族事业必须走“文化兴族道路”的道理,走偏离文化兴族的道路是只会有短期效益,不会有长远效果。

2)从文件(三)《关于朐阳殷氏始祖聪公的郡望为“汝南郡”的考证》和文件(四)《关于朐阳殷氏始祖聪公的堂号为“德一堂”的考证》可以了解到“郡望”和“堂号”这两个概念的一般知识及其在中华家族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3)文件(五)《朐阳殷氏始迁祖聪公及其先世源于苏州的考证》的内容,实际相当于揭露明初经苏州阊门向苏北强制移民几十万人黑幕的一篇论文,对研究苏北各姓氏的渊源有重要指导意义。这必定是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和江苏其他姓氏宗亲组织的将来必选研究课题,我只不过将它提前写出罢了。

                        

           殷作斌 2016-4-13

 

(以下为本通知正文 )

 

在朐阳殷氏内部进行一次族史教育的通知

 

参加江苏殷商“4·17”盛典的朐阳殷氏各位代表:

朐阳殷氏各支派积极分子和五届宗谱编委会各位编委:

 

各位宗亲好!值此“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成立暨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我希望你们一定要为占江苏殷商人口百分之五的朐阳殷氏争光,一定要“坚持淇县2009平等、民主共识,高举平等和团结两面大旗”,顾全大局,自觉克服派性,带头维护江苏殷商的团结统一带头学习殷商传承文化的专用理论《殷代史六辨》在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之下,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殷商传承文化研究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干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地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无往而不胜!现在,我们迫切要学习的理论是什么呢?我认为,第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我们的族史。只有深入地学习族史,才能了解殷商先祖的肇氏得姓过程和艰苦的迁徙历程,才能知晓殷商先祖开疆拓土奠定中华版图和首创多民族国家的丰功伟绩,才能引导族人衣领相继、继承先祖传统,走上文化兴族的道路。目前,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社会的部分成员,之所以诚信缺额、道德沉沦、人性泯灭,其原因就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缺乏了解,对社会成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引领不够。前几天,我在微信中看到一个叫做万人“集体下跪”的视频,之所以那么感人,就在于会场中万人一起实践着大幅横标上写的九个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知道这九个字正是我们中华殷氏长平先祖十一字家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后九个字啊!现在,我们全党正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重要指示,正在全国范围内扎实开展“高标准、严要求、学在前、做在先”的从严治党活动。我们可以借鉴中央引导全党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这个经验,引导积极分子开展学习族史的活动。在学习中,也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学在前、做在先”,切实将学习落到实处。

现将这一阶段计划学习的五个文件列目如下(具体内容见附件):

 (一)《中华殷氏起源和肇氏得姓史略》

(二)《朐阳殷氏迁徙史略

(三)《关于朐阳殷氏始祖聪公的郡望为“汝南郡”的考证》

(四)《关于朐阳殷氏始祖聪公的堂号为“德一堂”的考证》

(五)《朐阳殷氏始迁祖聪公及其先世源于苏州的考证》

                 

                   朐阳殷氏五届谱主编 殷作斌

                             2016413日于淮安

 

【附件五个必学学习文件内容             

 

(一)《中华殷氏起源和肇氏得姓史略》

 

【全文如下】:

 

始祖司徒公“契”因佐大禹治水、教化民众有功,舜帝封其于“商”地,赐姓“子”,这是子姓商族立族之始。夏帝因治水英雄六世“冥”殉职于黄河中,赠一品“司空”,且追封于“殷”地(今河南安阳一带),这是“子姓殷氏”肇氏之始。七世“亥”受夏帝之命迁亡父追封地“殷”,始建诸侯国“殷”,称“殷侯”。七世“亥”因做“仆牛”的生意宾于有易被杀,八世“上甲微”借河伯之师为报父仇讨伐有易,诛其君绵臣,于“殷”地复兴,致“子姓殷氏族”雄踞商族子姓九大氏族之首【殷、时、来、宋、空同、黎、北髦(比髦)、目夷、萧】。十四世成汤代夏而有天下都于“亳”,国号、国氏均钦定为“殷”。后世帝盘庚复迁“殷”中兴。武丁开疆拓土,将殷商帝国推入鼑盛时期,雄踞全球。帝乙因天灾移统治中心于朝歌。帝辛失国后、特别是武庚复国失败被诛后,周人将殷遗民一分为五将有专门技术的少数“匠民”,诱迁至周都西岐宗周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为周人服务;将居殷王畿内(朝歌附近)有一定影响的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索氏)交给鲁公伯禽带去鲁国(今曲阜一带)监管;将居殷王畿内有更大影响的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氏、终葵氏)交给卫康叔在朝歌就地监管;将归顺周人的“顺民”,让微子带走,国于“宋”,以代殷后;将有十万之众的不服周人统治的殷遗民主支“顽民”迫迁至专门为之营造的成周洛邑(今洛阳)集中监管,强迫劳改(类似于二战中纳粹经营之集中营)。后来,随着周朝的衰弱,殷人的主支从被集中监管的状态慢慢获得解放;随着微子宋国的灭亡,微子宋国的殷遗民也因失去依托逐渐回归主支。于是,曾被周人软硬兼施支解为至少五部分的殷遗民又逐渐聚族而居于今洛阳东郑州南颖川的殷水一带(今河南的禹州、许昌、商水、周口、淮阳一带)。秦末,集中移居到河内野王(今河南的沁阳、武陟一带)。西汉,因先祖北地太守续公因功封爵汝南,移居时属汝南郡后又析隶陈郡的长平县,族人仰慕而纷奔之。此为中原陈郡长平殷氏立族之始。至晋羡、融之际,始正式制定“文化兴族”战略,将西汉今文礼学大师戴圣所传《礼记·大学》的修身养性十一字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式确定为长平殷氏家训,为中华殷氏自两晋间至陏唐五代的650年中兴奠定了基础。

在夏末至殷末的六百年间,殷商子姓已经由最初的殷、时、来、宋、空同、黎、北髦(比髦)、目夷、萧九大氏族繁衍为近百个同属子姓的宗族。周初,商族子姓殷氏族中的部分末代殷商王室成员,为不忘故国,坚持以成汤国氏“殷氏为氏”,起先继续称为“子姓殷氏”,后来,历春秋战国,随着姓氏合一的浪潮,“子姓殷氏”先祖便脱离了母姓“子姓”,成为独立的殷姓。

 

(二)《朐阳殷氏迁徙史略

 

【全文如下】:

     

朐阳殷氏系中华殷氏之一支,源于殷商九大氏族【殷、时、来、宋、空同、黎、北髦(比髦)、目夷、萧】之首的末代殷商王室子姓殷氏。帝辛失国后,先祖坚持以殷代的“国氏”子姓殷氏为氏。后来,历春秋战国至秦汉姓氏合一,才从子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姓氏---殷姓。殷末,先祖居朝歌。周初,移居洛阳。春秋,东迁至今洛阳东郑州南颖川的殷水一带。秦末,移居河内野王(今沁阳、武陟一带)。西汉,先祖北地太守续公因功封爵汝南,定居时属汝南郡后又析隶陈郡的长平县(今河南西华)。此为中原陈郡长平殷氏的立族之始。西晋末年永嘉年间,本支聪公的直系先祖随陈郡长平殷氏整支过江南渡,侨居建康(今南京),后又移居苏州(元代的平江路)。时为苏州殷、朱、刘、王、席、唐、吴、杨八大姓富族之一。明初,因曾支持义军领袖张士诚事发,为朱明移民国策所迫,贬为“盐丁”,列入“灶籍”,经苏州阊门移民机构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北迁苏北海州板浦盐场,定居于海州西南乡殷家邨,以烧盐为生。因海州别称朐阳,得名。又因本支全族于明末清初由海州南迁涟水余东沟(亦名嵇屯沟),故朐阳殷氏亦名涟水殷氏。后因维系全支族脉的唯一老谱于1862年的捻军战乱中丢失,致本支居于苏州的先祖世系和明初北迁海州的始迁祖名讳成为失考的悬案。然而,在201143日族人代表大会(响水运河会议)期间的一个重大发现,为这一悬案的解决带来部分转机。会议期间,首次“谋面”的现存三部独立“重修谱”(第一部是1864年首修、1937年二修的《汝南郡•德一堂•阜邑东乡殷氏宗谱》,第二部是1865年首修、1871年二修、1902年三修、1989年四修的《朐阳殷氏宗谱》,第三部是因缺页损坏不知何年编修的响水张集《彭庄殷氏宗谱》)竟然均不约而同地尊聪公为朐阳殷氏支始祖。考虑到,这三部互相独立的“重修谱”是散居各地、天各一方的族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凭尚存的门头谱和记忆修成的,并且这三部不同来源的“重修谱”均不约而同地尊聪公为朐阳殷氏一世祖。因此,可确认,明代中叶人聪公(其生存年代当在明嘉靖至隆庆年间,即约在公元1565年前后)为朐阳殷氏可考第一人,当绝对为真。至于聪公先世代代相接的具体名讳,因古谱丢失,不可复得,也只能“叹为惋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