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殷代史六辨

热度0票  浏览6954次 时间:2014年11月02日 20:15

   

本卷是笔者业余研究殷商社会至少三十年心血的结晶。在断断续续的研究过程中,笔者研读过百种以上的古代文献,参考过千篇以上的近代、现代文献,查找过大量的殷墟甲骨和其它考古资料。在所有这些文献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笔者曾祖殷高良(字显祖,私塾教师)手抄的首页记有“出于晋谱”的《殷氏家传》,可惜家父遵照先祖“传子不传女,传长不传次”的家规,将其传于笔者长兄收藏。因长兄任校长,文革遭批斗恐吓,连同高良祖留下的许多手抄本家史研究文稿和书法作品都付之一炬了。现在回想起来,在殷商史研究领域内,笔者头脑中之所以能迸发出一些不同于学界主流认识的思想火花,主要是得益于该书。如“冥前称商冥后称殷”;“成汤国号为殷”;“成汤立下殷商并用的族规”;“成汤始居之亳距商丘不远”;“成汤灭夏战争长达十一年不是十一征而是经几十征”,“成汤在营建郑州根据地期间有扫平群一战如扫平以昆吾氏为首的昆吾董等亲夏的姓诸国在豫东豫东北和豫北的势力以解除后顾之忧和打通与东夷诸方国结盟的通道”;“成汤立国后制定的王位继承制度本是嫡长子继承而非兄终弟及但后来遭到破坏自小甲弟太戊即位至祖庚弟祖甲继位期间出现了多次兄终弟及现象致强大的殷商王朝岌岌可危”;“冥的封地殷上甲中兴之殷盘庚迁殷这三个殷地都在同一地域”;“武王伐纣伐的是朝歌而不是安阳殷都”等新观点的形成,都与祖传的《殷氏家传》有关。但由于该书是手抄本,且被焚毁而不可复得,加之笔者还是几十年前上高中和大学时读过,记忆已经模糊,只是依稀记得一些情节和主要论点,原文基本记不得了。故本卷在论证笔者据祖传《殷氏家传》提出的每一个新观点时,所引用的论据和辅助资料的出处,均以学界公认的文献或考古发现为准,鲜有仅以《殷氏家传》为据的。然而这些新观点的形成,毕竟均源于祖传《殷氏家传》,故记于此,以示这些新观点皆有所也,同时也有利于后世学者与将来的新发现进行比对因为笔者相信,家曾祖高良公手抄《殷氏家传》之所,将来有可能会再现。另外本卷之所以能成书问世,主要是与宋镇豪主编 11卷本新体例断代史《商代史》出版的催产有关,如果宋氏主编之书冠名为《殷代史》,则笔者多半不会下决心将多年的零星研究心得辑成本卷付梓的。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