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润州)殷氏相关简要信息(殷云飞)
一、江苏丹阳麒麟殷氏派支相关简要信息:
1、丹徒当江沙殷氏,由秉常公第九世孙琏公(字友珍,号樵云)于元末明初自丹阳麒麟徙迁丹徒县当江沙河家港(江中洲地)。自琏公曾孙富一公(讳镇)始,重新编定世次行序为:“富贵荣华,仁德尧舜,禹汤文武,元亨利贞,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因洲地坍没而重迁何地不详。上海图书馆藏有《当江洲殷氏族谱》八卷,殷大文主修,王逢春编纂,为清光绪二年(1896)木活字本,全8册。卷一为序、姓氏考、本源考、诰命、家规、传记、行略等,卷二为像赞、世系图,卷三至卷八为排行字派、世系、年表等。
2、常州北门殷氏,由秉常公第八世孙谅公(字宗智、号怀琪,为笫七世颖公字克明之长子),于元至元间(1280~1294)自丹阳麒麟徙迁常州之北门,为常北分支始祖。谅公子有四,长子华甫公(字仰琪)世居常北;次子康公(字望琪)迁符言(今庙桥、礼嘉一带);三子庠公(字企琪)和四子序公(字景琪、号克缵)同迁常北外之王下村。至清乾隆后期(约1790年前后)历500余载,世历十七世,里居迁徙者多,但世系有序。明景泰年间(1450)及以后又分迁洪庄、宜兴、朝京门、无锡、张渚、颜塘桥、和政门、青云坊、后戴、林庄等地,皆为谅公之一派。《武进晋陵殷氏宗谱》于民国35年(1946)重修,参与纂修的范围有魏村、高墅桥、青城、王下村、青云坊、新坊桥、林庄、芦湾里、殷家塘、马公桥、小茅山、吴祥桥、厚余、下蒋、鹳宕、西庄、郑陆桥、省庄下、溧阳等。该谱载“我族均以丹阳麒麟为出发点”。第十一世礼公(字用和,永年二十一年科举人,任交河教谕)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迁高墅桥,是为始迁祖;第十二世祖璠公(字耕隐)为洪庄支始祖;第十八世家渭公(字友清)是为常州城中青云坊支始祖等等,共有五十多分支。
3、常州西夏墅西南殷氏,由麒麟派第十世达公(字荣父、号默斋),自幼颖悟绝伦,能治易经。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授汉中洵阳县丞时,见四方兵起,时事日非,乃弃官归隐,自麒麟卜居孟渎之河头上(今西南村)。学课子孙,后裔敦诗书,说礼乐,代有传人,“孟滨左右,弦诵之声不辍”。后裔分迁白鹤溪、大华、渔家、东午桥及宜兴等地。江苏武进《西南殷氏支谱》二十卷(册),民国13年(1924)跻敬堂木活字本,由殷兴翮等纂修,为十三次修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存藏。该镇东午桥殷松林,藏有跻敬堂《西南殷氏支谱》庚寅重修本21册。内容有序、祠规、典训、世德、人物诸考和总世系表及各分支世系等。第十三世澄公(字普照)为常州白鹤溪殷氏支始祖。其后裔分迁西窑、鹳塘、下蒋村、厚余等地。第十二世应泽公为宜兴镇龙桥殷氏支祖。
4、无锡梁溪殷氏,由秉常公第八世孙安史公(字龙池),元时为毗陵刺史,自丹阳麒麟徙居无锡梁溪七尺大,是为锡邑始祖。有赞言:“官刺史,守毗陵,爱此邦之风土;爰卜居,而绵世,胄于无锡江阴”。后裔分居滨头、荡口、小母滨、糜巷桥、刑厨桥、开渎、殷巷等地。无锡《殷氏续修宗谱》为清光绪六年(1880)鹅湖履和堂木活字本,共13册,是殷尔江纂修,为五修本。
5、宜兴桐梓桥殷氏,由常州西夏墅后贤殷氏第二十二世宾玉公迁居,为古始祖。
二、江苏丹徒黄墟殷氏派支相关简要信息:
1、镇江新区大路薛港殷氏,由黄墟殷氏第十八世正标公迁居,后分居邻近殷家。
2、丹阳司徒殷巷殷氏,由黄墟殷氏后裔迁居。民国15年(1926)建殷氏宗祠一进三间,因年久失修,于2006年9月族人出资利用旧料原地翻建,并增建厢房二间加水井围成院落,为族人活动场所。其支字辈行序是:天道钦明德,仁成佳克昌。分居附近的有杏村七庄、薛家邵甲、黄家庄。另有从黄墟分迁居薛家杨庄支。
3、丹阳横塘汉王庙殷氏,由黄墟后裔迁居。现全村拆迁安置入住云阳“皇嘉花园”。
4、丹阳练湖张官渡殷氏,位于丹阳城西门外,由黄墟殷氏后裔迁居。
5、丹阳胡桥潘家殷氏,由黄墟殷氏第二十四世,自黄墟大叶村迁居胡桥小潘家,其后又分迁邻近中潘家。曾建有祠堂,堂号积善堂。后又有族人回迁黄墟的大叶、小叶、墩下等村。
镇江南渡殷氏裔孙 殷云飞 整理 2013、10、27
(联系1395128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