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州歙县上里殷氏基本信息(以此为准—殷义勇 )
1、支派名称:安徽徽州歙县上里殷氏
2、现存族谱名称:《润歙通谱》(歙县上里殷氏家谱),民国7年(1918)正月续修,手抄本。
3、历届宗谱撰修情况简述:歙县上里殷氏宗谱以丹阳《麒麟殷氏家乘》为基础,首修于元末,明清与麒麟谱同步屡续屡修,尤其是第十五世祖正茂公(字石汀),于万历元年癸酉(1573)十月编修歙县《上里殷氏宗谱》。“致仕后归麒麟茸祠修谱”,于万历十八年(1590)完成润歙大宗谱二十卷的撰修,“草创”立有序、凡例、姓氏考、本源考、世系考、训典考、世德考、闺范考、文献考、宅第考、邱墓考、遗事考、遗迹考、里社考凡十二考。“而族人并式,悉遵大司徒石汀先生之成法”。民国7年续修至今。
4、现主要居住区域和现有人口数:主要居住歙县上里(殷家村)、躲避坑(大备坑)、薛坑口、南源口、徽城等周边地区及安徽迁居地区。现有人口计八万余人。
5、郡望:汝南,属陈郡长平殷氏南渡支系。
6、祖地:镇江丹阳麒麟村。
7、堂号及祠堂处所:堂号原怡睦堂,明万历四年丙子起为东汉世家。祠堂在上里,由第九世执中公(讳庸)修建。还有文昌阁、尚书府等。子孙繁盛,族显簪缨,名闻遐迩。因战乱均遭到破坏,现存遗址。
8、宗谱中一世支始祖基本信息:丹阳麒麟殷氏传至六世讳恂公(字允恭),为万户候领因润当兵冲,于宋德佑间(1275)以部校领兵,从贾似道发临安。由新安池口、芜湖之役兵溃,公率队伍寻故路到新安(歙具)先居休宁西门。復依戚好周镇抚维者而居歙之城南门,今之殷公井是其址遗迹。后见东乡项川山川水萦廻,田园肥美,遂徙居之,名曰上里(殷家村),恂公为自润迁歙之一世始祖。
9、支始祖源流及迁徙简述:支始祖恂公源流为镇江(润州)南渡殷氏丹阳麒麟派系。其后裔分迁躲避坑(大备坑)、薛坑口、南源口、徽城等地,徙居安庆、太湖、绩溪、桐城、枞阳、合肥、芜湖、池州、铜陵、淮南、黄山等地区,外迁江苏吴江、南京秣陵、镇江丹徒,苏州,上海、杭州、北京、江西、台湾等相关地区。
10、支始祖世系考:秩(秉常)——英——安——立——定——恂。
11、文物古迹:【八眼井】古井名。位于歙县城新南路的八眼巷。凿于宋初,初名殷公井。井呈圆形,井身直径有3米多长。井栏使用的是四个麻石墩,每墩各凿两圆孔做井眼,共八个井眼,故名八眼并。石墩按九宫格排位,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方框,使得方框的每一边单看都有三个井眼。石墩下各有横架的石梁承托,方框正中,是一小整块的正方形石板,铺在横架的石梁上,供放吊桶。井水清冽洁净,从未干涸过。《新安志》载:井底有二穴,一通铜并潭,一通釜底潭,落井之物可于嗷城南扬之河中的两潭内见到。(明)《新安名族志》载,上里(今桂林镇殷家村),在邑东十五里。始祖世(细)三公曰恂,则宋德佑间以部校领兵从贾似道发临安,由新安池口次芜湖之役,兵溃,公率残武寻故路还新安,遂居城南门,世传殷公井,其址也,时公因湮井濬甃之,故名。
据《歙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牌坊章节(第603页)记载:殷尚书坊和大司徒坊位于殷家村(上里)。殷尚书坊,明万历四年(1576)立。三间三楼,四柱通天。开间12.2米,通高11.5米,灰凝石,梁柱粗硕,浅镌锦纹图案,典雅而庄重。楼坊刻“忠实勋庸”,上加“玉音”,额枋刻“尚书”二字,落款“殷正茂立”。殷尚书坊斜对面为大司徒坊。万历五年(1577)殷正茂为其祖父和父亲立。四柱五楼,开间9.55米,高11米。龙凤板刻“诰赠”,四楼匾刻“大司徒”。八大石狮围柱脚,细刻曲线优美花卉、流云图案,大粱深浮雕,有双狮抢球、双鹤翔云、麒麟曜日、双凤朝阳等图案,无不生动细腻,极富写实性。该坊在歙县百余座牌坊中最为美观、精致。两石坊被列为县、省文物保护单位。
12、上里属地管辖变化:上里隶属徽州歙县,今属黄山市歙县桂林镇吴川村。
安徽歙县上里殷氏 殷义勇(手机13470907282)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