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忠臣殷宜中
殷宜中,字义卿,号石云,初号静斋,生于明万历己亥十二月初二日(公元1599年),为南渡殷氏黄墟十七世祖。他是明礼部儒官殷光启(麟野公)次子,承德郎紫崖公之孙,曾祖父为迪功郎、太学生、山西太原府兴州左屯卫知事墟村公,高祖父为文林郎、曾先后任始兴、仁化县知县的东山公,可谓是出生于仕宦世家。殷宜中从小聪慧,过目不忘,青年时连他的老师都称赞其“素噪文明,为吾党所心折”,“科领乡荐,将见联镳接轴,迪前人光家声之大”。明崇祯庚午科应天乡试,以诗经中杨廷枢榜第十四名举人,甲戌科会试中李青榜178名,殿试中刘理顺榜三甲进士。历任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知县、福建汀州府推官,后晋升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
1644年,李自成攻破燕京,崇祯皇帝自尽,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殷宜中流落家乡。他忠于大明,曾去南京明孝陵哭祭。他外出黄墟街头,常手撑布伞,脚穿木屐,意即头不顶“清”天,脚不踏“清”地。有时甚至大白天上街还打个灯笼,意为清代太黑暗。清顺治皇帝后来又下发了剃发诏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原来明朝人蓄发盘头,而满洲人剃发梳辫,清廷为了统治汉人,强制推行残酷的剃发令,汉人要是不肯像满洲人那样剃头梳辫,就要被杀头。石云公仍我行我素,不理清廷。
1659年,郑成功率领反清复明的义军,大举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州,包围南京,石云公欢欣鼓舞。后郑成功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意外遭到大量清军突袭,郑军失败。郑成功在撤退前曾骑着高头大马,亲莅黄墟,请石云公出山抗清复明,石云公因年老多病,未能应允。
1661年,同石云公家为地产而积怨的仇家,将石云公的言行告发清廷,石云公被捕。清廷慕其英名,先以高官厚禄相诱,石云公不为所动;后又以杀头相威胁,石云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清吏也为之高风亮节所折服,讯问石云公执刑前有何要求,石云公答说,余看故乡一眼足矣。清顺治辛丑年八月十五日午时,石云公被押解到黄墟古镇西南一里多路的现在叫做“六墩岗”的地方。他傲立土岗,俯视黄墟街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远望苍翠的马迹山岭,油然升起还我河山、壮志未酬之情。刽子手手起刀落,石云公身首分离。后来,家乡人为了纪念他,就把那个高地叫做“落头岗”。在历史的流传中,演变为现在的“六墩岗”。
保存在南京大学的黄墟《殷氏家乘》中有石云府君衣冠图和像赞。赞曰:维外大父,早驰文誉。保障铜梁,惠绩懋著。祥刑闵海,擢赞枢府。攀髯莫逮,捐躯奚补。祗余正气,克塞千古。
石云公胞弟巢隐公之后裔 殷正义谨撰
201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