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陽殷氏源流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者:殷生良
热度13票  浏览849次 时间:2011年2月16日 11:35

殷姓,成湯國號。殷國曆二十二世44王629年,為周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東漢桓帝、靈帝時(西元147—174年)任職諫議大夫的殷封(字建之),為避黨錮之禍,棄官攜眷自商丘陳州徙居曲阿。為殷氏曲阿始遷之祖。唐馮宿所撰《太平軍節度使殷公家廟碑》載:‘殷公為殷侑。侑之先,陳州人,祖封,字建之,在東漢桓靈間為諫議大夫,出為冀州刺史,避黨錮棄官攜家眷南渡,棲潤之曲阿。’(备注:此段引文值得商榷,殷公家庙碑找不到该段原文。引文如下:“追惟我氏之权舆,二十一代祖在东汉,桓灵间为谏议大夫,出冀州刺史,避党锢弃官,挈家属南渡江,栖於曲阿,迈德流芳,或隐或显,粲於家牒,播於人闻。”殷网根

殷氏一世為殷封,自東漢至宋,世系若斷若續,曆三十世。

殷氏宗祠名“三仁堂”。據傳:“殷紂王無道,宗親微子(紂王庶兄)、箕子(紂王諸父)、比干(紂王叔父)三人,力勸紂王施仁政於民。微子,名啟,數諫紂王不聽,去國;箕子,封國於箕,故稱。紂王暴虐,箕子諫不聽,乃披發佯狂為奴,被紂王所囚;比干,紂王淫亂,比干犯顏強諫,紂王怒,剖其心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三人也。

丹陽殷氏家族主要分佈於行宮、後巷、訪仙、埤城、延陵、呂城、(導墅)等地。

行宮地區殷氏發源於九裏,尊東晉晉陵太守、荊州刺史殷仲堪(曾在延陵季子廟撰《謁季子廟碑》)為始祖。行宮地區殷氏第一世祖為北宋初年的殷仁安,明朝初期,殷仁安第19世孫殷玨生五子:麒、麟、鸞、鳳、鵬,五子形成五房,成為行宮地區殷氏主幹,五房子孫主要分佈在呂莊(今大呂)、包崗頂(今保管殿)、後甸(今殷甲)、河東(今東殷甲莊)、賜加圩(今史家圩)、譚巷、胡巷以及延陵黃泥坎、丹徒烏村、金壇陶村等地。

行宮殷氏總祠在大呂村,共三進,每進五間,堂號名“清遠堂”,保管殿村建有分祠。保管殿殷氏崇教,清末至民國初期,該村有10人任塾師,其中兩人中秀才。行宮殷氏很重視修族譜,1917年最後一次修譜,譜記載至第35世。如今,自北宋殷仁安起,行宮殷氏已繁衍至第38世。

殷封後裔殷浩,東晉時任揚州刺史,居家泰州。殷浩後裔殷秩,字秉常,授南宋右武大夫,護駕南渡,於隆興末年(西元1164年),因病致仕,居家丹徒大港。西元1167年,殷秉常卒,先葬大港,西元1592年遷葬丹陽經山泉水灣(今埤城東白龍雀梅墩)殷氏祖塋。

殷秉常為潤東殷氏徙遷祖。二子殷英、殷華,遷居埤城湯巷,後遷埤城華墅(1949年後華墅劃歸丹徒)。殷英,字永甯,封從政郎。殷華,字永輝,建別墅,世人皆以“華公別墅”稱之,後人簡稱“華墅”。華墅村今有殷氏400餘戶。殷英、殷華兩人死後,歸葬祖塋大墳。

華墅殷氏四世孫殷承宗,見麒麟村(今在丹陽後巷,原屬建山。)風俗淳美,遷居麒麟;四世孫殷承憲遷居埤城堯巷。麒麟殷氏十世孫殷德裕,元末避亂江陰,見季子之墓孔子所書十字碑,徘徊良久,不願離去。遂居家江陰申港鎮,今人丁繁盛,自立分支,殷德裕為江陰殷氏徙遷祖。

華墅殷氏祠堂有堂匾“東漢世家”。據傳華墅殷氏十五世孫殷正茂,號石汀,官授明朝戶部尚書,神宗皇帝賜以“東漢世家”四字。倍感榮耀,制匾披紅,派專人由安徽奉送華墅。殷正茂祖先由華墅徙家安徽歙縣上裏。祠堂楹聯有“八百年麒黃分派,沿流至此仍朝宗”。麒指麒麟村,黃指黃墟鎮,皆由華墅分出來的殷氏分支。

始祖封第二十世孫殷仲容,仕唐,任職秘書丞,申州刺史。

丹陽九裏季子廟內,有孔子所書“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十字碑,唐朝時,唐玄宗命以殷仲容拓本,置石複刻碑,今存。

 

                                            摘自丹陽市歷史文化研究會《話說丹陽》

                                                                   二0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上一篇 下一篇
酷站目录